注塑厂废气处理方案:
1.注塑车间废气处理厂家采用**上技术理念,通过及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反复的试验,开发研制出的,具有完全*的高科技环保净化产品,可彻底分解恶臭气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并能达到完脱臭效果,经分解后的恶臭气体,可完全达到无害化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注塑车间废气处理厂家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屠宰场、家禽饲料场、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粪便处理、炼油厂、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化工厂、、中西药厂、金属铸造厂、塑料再生厂、喷涂溶剂厂、电镀电焊厂等**和无机物恶臭气体的脱臭净化处理。
3.优势:
·技术
充分吸收、消化、并整合多个领域内的技术,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光氧催化”技术,并与业内共同探讨研究,经过反复实验。
·安全方便
安装简单,电气箱和废气腔体完全隔离,中间*任何电气连接。没有电极,可将防爆系统降到。
·成本低廉
运营费低廉,灯管*更换。维护简单,易清洁
·适用广泛
适用各种恶劣现场、耐100度以下高温、湿度饱和条件下正常运行、耐腐蚀(304不锈钢和石英玻璃材质)
废气治理的方法:
1、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脱附﹑再生耗能低。活性炭对**气体吸附量比普通颗粒状活性炭(GAC)大几倍至几十倍,对无机气体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脱附速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如用水蒸气加热10-30分钟,即可完全脱附,耐热性能好,在惰性气体中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着火点达450℃以上。
2、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由于同样重量的活性炭的表面积是煤质活性炭颗粒的近十倍,所以需要填充的活性炭的重量非常小,然而吸附效率却非常高,东莞环评公司根据所处理废气的**气体含量和其它物理特性的不同,吸附效率在85%至98%之间,多级吸附工艺可以达到**,远远**普通活性碳颗粒吸附法的吸附率88%,而且体积及总重量也都很小。
3、形状可变,使用方便。有柱状,球形颗粒,所以更换起来非常方便,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4、可根据需要生产出具有性能的活性炭;强度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食品厂废气处理解决方法:
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等.选用废气处理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费用低、耗能少、**次污染的方法,尽量做到化害为利,充分回收利用成分和余热.多数情况下,石油化工业因排气浓度高,采用冷凝、吸收、直接燃烧等方法;涂料施工、印刷等行业因排气浓度低,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
废气处理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一种净化手段.常见的废气处理有烟尘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废气处理、废气异味处理、酸碱废气处理等.
废气处理设备普遍应用在化工厂、电子厂、喷漆厂、汽车厂、涂料厂、石油化工行业、家具厂、食品厂、橡胶厂、塑胶厂等行业.
废气处理有哪些治理方法?
1冷凝回收法
冷凝回收法是把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或先经吸附吸收后,解析的浓缩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经分离可回收有**的**物的一种方法。
2吸收法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及物理吸收,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三苯”气体,化学活性低,一般不能采用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是废气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这种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小的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吸再冷却重新使用。
3直接燃烧法
直接燃烧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0.3~0.5秒),使可燃的有害物质进行高温分解变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4热力燃烧法
热力燃烧是指把废气温度提高到可燃气态污染物的温度,使其进行全氧化分解的过程。
5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有害可燃组分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是将**废气由排气风机送人吸附床,**废气在吸附床被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而使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排向大气即完成净化过程。
7生物法
生物法是微生物将**成分作为碳源和能源,并将其分解为CO2和H2O过程的一种方法。
8等离子体分解法
等离子体分解法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介质放电产生的大量携能电子轰击污染物分子,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的一种废气治理方法。
东莞市德乐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区——东莞,经营服务范围有:环境影响报告表/书;临时排污证;大气、废水自主竣工验收;噪声、固废验收;排污证;废水废气治理工程;VOCs治理提升;活性炭吸附设备;UV光解催化氧化设备;酸碱性气体喷淋设备;布袋除尘设备;纯水设备;OR反渗透系统;好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通风降温工程。针对各类企业所面临的系列环保问题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机构以社会责任和客户利益为导向,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资源的整合,力求与企业共创和谐的生态环境,努力让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与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