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养殖交流群与养殖朋友的互动中,很多养殖户朋友反应自己的小龙虾死虾严重,其症状为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很多养殖户朋友束手无措,这种病主要症状就是一开始小龙虾尾扇部出现水泡,越来越大,后破烂,严重的甲壳上也会出现溃疡,后死亡,经笔者判断,这是小龙虾四月份常见的一种疾病——烂尾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烂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
烂尾病发生的原因
1、底质不好,池塘长时间未改底,在低温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苏醒,养殖池塘底部的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小龙虾生活在池塘底部,久而久之受到细菌感染后发生烂尾病。
2、水质不好,PH,氨氮,亚硝酸钠盐**标,小龙虾长期生长在这种环境中体质下降,易受到细菌感染。
3、体质不好,一些小龙虾体质较弱,*力低下,易受到细菌感染,感染后的小龙虾不吃食,久而久之体质越来越弱,进而发病。
4、弧菌感染,近几年小龙虾感染弧菌的案例越来越多,弧菌为条件治病菌,水体中的弧菌是一直存在的,当小龙虾体质好,水质较好时,小龙虾不发病,但当天气突变,如强降水,突然降温以后,水体的缓冲能力差,水质变化大,小龙虾应激,被弧菌感染发病引起烂尾。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从初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的敌害生物,到近两年变成一个“网红”养殖品种,不断出现在水产行业的头条上,听闻养殖小龙虾高产量、*,无数人涌入小龙虾养殖行业。但作为养殖技术服务*人员却发现大部分养殖人员盲目进入后照搬河蟹或淡水鱼的养殖模式,违背了小龙虾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多数养殖亏损。现就笔者多年接触小龙虾养殖的经验,带大家认识小龙虾,走出误区。
1、小龙虾病害少,好养殖
错。小龙虾在**环境下因密度较低,投入性污染小,所以病害少。但人工养殖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大,病害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白斑症病毒病造成较大损失,这是很多养殖人员开始养殖“交学费”后才认识到的。
2、小龙虾全年可繁殖,不缺苗
错。小龙虾生物学上是可全年繁殖的养殖品种,但实际养殖过程中其主要繁殖时间为8-10月,这期间繁殖比例可以占全年80%以上,4-5月份的小虾苗多数是年前产籽,只是孵化时间较长。其他季节虾苗繁殖量受敌害生物影响大,多半不能满足池塘养殖使用。
3、养虾不种草,就是“瞎胡搞”
辩证看待。小龙虾养殖中多数都在**水草的作用,目前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水草主要的作用是为小虾苗提供**饵料及躲避敌害的场所。投苗养殖的高产池塘或者精养池塘中,水草的作用其实是弊大于利,水草过多引起的水质恶化或者缺氧,远**水草净水调水和补充部分饵料的效果。
小龙虾的特殊习性
生殖能力低
每尾性成熟的雌虾一般怀卵量在300粒左右,多不**过1000粒。小龙虾在体内怀卵,在体外抱卵、孵化,规模化人工虾苗繁育有一定的难度。
喜荫
小龙虾喜欢在浅水湿地中生存,可利用废旧池塘、稻田、水生植物(荷藕、水芹、茭白等)种植的水面养殖。养殖基地四周有高大树木对养虾无碍,夏秋高温季节需设置遮阳网等设施。
领域攻击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领域行为,某一群体选择某一区域作为固定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同类的进入,当外虾进入相遇时,两虾前体抬高,两大螯伸向前方进行厮杀,直到一方退却或败走,否则会被杀死甚至吃掉。
自相残杀
小龙虾在群体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互相残食表现**。会出现“硬吃软”(小龙虾在蜕壳及蜕壳后几小时内易被残食)、“强吃弱”(个体强壮的吃掉个体较弱的)、“大吃小”( 个体大的吃掉个体小的)等情况。
掘洞穴居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掘洞能力,洞穴的深度成虾在50~80厘米之间、幼虾25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小龙虾大都穴居,以躲避较端温度;繁殖期小龙虾的交配产卵是在洞穴中进行。所以,养殖小龙虾对池塘有破坏性,而且要求养殖池以黏土或壤土为好。
逃逸
小龙虾在环境不适应、饵料不足和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逃逸。因此,养虾塘四周和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设施。
寿命不长
一般认为小龙虾的寿命18个月左右,达到上市规格或产卵繁殖后的小龙虾必须捕捞上市,养殖中轮捕上市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蜕壳
小龙虾的生长需要蜕壳。性成熟的成虾一般有11次以上的蜕壳(幼体2次,幼虾9次),整个蜕壳过程需5~10分钟。
攀附
小龙虾有较强的攀附能力,蜕壳时一般攀附在水草丛中,躲避敌害生物和同类;水质不良或溶氧不足时会爬上草头或塘沟岸边。养殖池塘种植水草,可起到供小龙虾栖息、攀附、遮荫、隐蔽的作用。
脱壳不遂
主要病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营养代谢障碍。
典型症状:龙虾头胸部与腹部的交界处出现一条大的裂缝,原因是小龙虾生长的水体中缺乏其蜕壳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主要是可供吸收的离子钙的不足,难以满足蜕壳的需求。前期营养积累不足,或者蜕壳时气候变化,倒春寒的突然来袭,缺氧或者受人为药物刺激导致蜕壳不遂。
防控方略:
1. 加强投喂优质饲料,特别是加强甲壳素的补充,每脱壳一次,龙虾长大一次,脱得越快,长得越快;
2. 外泼药物进行协同脱壳,加强水体的硬度,有利于龙虾顺利脱壳;
3. 注意加深虾塘水位,以提高虾塘饵料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提高**饵料活性物质的补充,如维生素,毕竟深水养大虾。
弧菌病
主要病原:由原发性弧菌感染如副溶血弧菌等。
典型症状:表现为病虾体色微红或暗红、无光泽、红尾、肌肉不透明,病虾爬边少动,有的在水中观察呈白体,捞离水后体色微红,无明显异色;大多头胸甲易剥离,肝红萎缩,空肠不空胃,发病急,死亡快。
流行情况:一般流行在5月份,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要发生在老虾塘的概率比较高。
防控方略:
1. 加强投喂优质**饲料,如粤海的快大料,主要是针对发病期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的保健料;
2. 加深水位,注意水体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消毒预处理;
3. 改底消毒,消除水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率;
4. 内服杀弧菌药物5-7天,通过优势菌占位原理,有效控制肠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强度,让健康的龙虾免于肠道感染,以菌制菌,以菌治菌,较大范围的减少弧菌数量,从而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一般而言,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发病三因素理论。而我们所有动作的出发点,都是围绕“水质较稳定,体质较健壮,底质病原较少”的综合目的,才能持续获得龙虾和水体共生,实现“水产与环境相和谐, 美食与健康得益彰”的共赢局面,少发病,不发病,从而达到高产高效。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本地常年提供小龙虾苗,与省农科院全力合作,全程免费提供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免费现场虾塘的规划与建设,免费进行水质检测,免费为用户规划养殖方案:减少水产用药、尽量节约的饲料投入、把握市场先机,我们做到尽量少的投入,满意的收益。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6月在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建立了12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距城南高速9公里。2018年4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元兴镇建立11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两个基地可供应10万斤小龙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