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申报条件:
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从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
2、企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所采用的种、养、加技术和品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水平。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具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技术依托单位,研发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
3、企业产权清晰、管理规范、信誉良好,资信评价等级达到AA级以上。企业的各项环保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企业的注册经营年限在2年以上。
4、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良好。
5、企业主要品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6、企业对当地农民增收具有较大带动作用,对农民实行土地入股分红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
简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为什么要进行维护
通过高企认定后,千万不要认为万事大吉,坐等享受优惠政策——殊不知,高企的后期维护工作的一点失误,可能会导致高企资格被取消,甚至还被追缴已享受的税收优惠,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可能触发的原因有:
1)季报、年报填写的数据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体系要求;
2)季报、年报或申报材料与报税数据不一致;
3)未建立研发费用专账管理,或者专账管理不达标;
4)技术项目立项不合理,并未做当年度加计扣除;
5)季报、年报未及时填报;
6)专利条件不符合或关联度低。
(我司推进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企业前期投入!在上海、徐州、常州、常熟、吴江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共有项目申报工程师、专利代理师、知产运营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四十余名。自设立以来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服务。由于我司在申报设补贴备、专利申请、软著申请、商标注册、高企、高企培育入库等项目的出色表现,我司规模也日益扩大,由初十人的团队扩大到现在50人的申报队伍。追求的TSS人从不满足,一直在追求精益求精,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苏州权智天下在申报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培育入库、人才、企业技术中心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期待与您精诚合作,共创辉煌)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关键是什么?
小编权智天下认为其实就是六个字:科技成果转化。为什么说这六个字才是高企的真正核心呢?接下来为您剖析:
科技:
分为科和技。科指科学,技就是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是高新技术。技术有载体,载体就是应用了技术的设备、产品。技术的证明文件就是知识产权证书。而技术的产生基于科学,科学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研发流程。
所以,在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的评估中,跟科技有关的方面:
科:企业的各部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研发人员管理制度,研发流程制度,研发费用管理制度等)。企业必须在技术、人事、财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的管理。
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种类(一类、二类),知识产权的数量、知识产权的先进性、知识产权与主营产品的吻合度、知识产权的获取方式等。
成果:
一般情况下大家理解的科技成果是指专利,事实上,我司项目老师在做科技申报文件时,只有在科技成果转化部分后一句话才表述:该科技成果已经于XXXX年XX月XX日申请XX专利,并取得XX证书。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证书,是证明科技成果确实存在的有效证据,其本身并不是科技成果。所以,在这方面并不需要授权证书,有受理书即可。
成果主要是对技术的参数、技术的实施方案、技术的先进程度等进行语言表述。通过表述,让评审专家更好地理解该技术的运作原理、行业地位以及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作用。
转化:
转化,很多人以为是产品,但转化的主要考核标准是成长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的研发技术运用生产后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好处:是否带动的销售额的增长,是否带动力资产的增长。而这也不是性的,因为在新技术开发投入市场这段时间内,确实会存在企业因大量投入而造成资本降低,而老产品退市,新产品未完全被市场接受,确实会产生营业额降低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并非一票否决项。
综上所述高企认定申报的主线--科技成果转化,当您掌握了这个主线,那我们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就有了基本的正确认识。
2020年国家高新认定政策评审出新规
预计从2020年开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将进一步从严把控,其主要体现在:
1、认定评审科技创新事项发生时间以申报前三年为主。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专利、认定的研发机构、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将不予采纳。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往年通过出具《研发费用数据不一致说明》的做法将不予认可。
3、工业企业享受高企政策奖励与企业是否填报工业直报系统B203企业研发投入挂钩。
苏州思睿晶华是一家集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建设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供应商,由于我司有经验丰富、表现出色、的团队,目前公司规模也日益扩大,由初十人扩大到现在四五十人的申报队伍。公司设为高企事业部、础设施事业部、人才项目事业部、创新项目暨金融类项目事业部,遍及长三角,特别是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