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ph不锈钢机械性能基础术语介绍1)屈服点(σs):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过弹性极限,此时应力不增加或开始有所下降,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较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3)抗拉强度(σ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4)抗压强度(σlc)材料试样受压力时,在压坏前所承受的大应力。5)抗弯强度(σcb)材料试样受弯曲力时,在破坏前所承受的大应力。4)伸长率(δs)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5)屈强比(σs/σb)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氧化和脱碳17-4ph不锈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氧和铁形成氧化铁的现象称为氧化。17-4ph不锈钢在加热时,与气氛中的氧或水汽发生反应,使17-4ph不锈钢中的碳形成CO或CH4而降低17-4ph不锈钢的含碳量的现象称为脱碳。氧化和脱碳不仅降低零件表面的硬度和疲劳强度,而且还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增加淬火开裂倾向。氧化和脱碳层如在以后的切削加工中被去除,则不影响零件的性能。一般重要的受力构件和精密零件,在精加工后都不允许有氧化和脱碳层。通常对氧化和脱碳有较高要求的零件,可在盐浴炉中加热,以减少氧化和脱碳;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有效涂料保护加热,或在可控气氛及真空炉中加热。17-4ph不锈钢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①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②洛氏硬度(HR)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③维氏硬度(HV)力学性能抗拉强度 σb (MPa):480℃时效,≥1310;550℃时效,≥1060;580℃时效,≥1000;620℃时效,≥930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480℃时效,≥1180;550℃时效,≥1000;580℃时效,≥865;620℃时效,≥725伸长率 δ5 (%):480℃时效,≥10;550℃时效,≥12;580℃时效,≥13;620℃时效,≥16断面收缩率 ψ (%):480℃时效,≥40;550℃时效,≥45;580℃时效,≥45;620℃时效,≥50硬度 :固溶,≤363HB和≤38HRC;480℃时效,≥375HB和≥40HRC;550℃时效,≥331HB和≥35HRC;580℃时效,≥302HB和≥31HRC;620℃时效,≥277HB和≥28HRC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规范:1)固溶1020~1060℃快冷;2)48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470~490℃空冷;3)55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540~560℃空冷;4)58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570~590℃空冷;5)62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610~630℃空冷。金相组织:组织特征为沉淀硬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