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与之相伴的却是环境的不断加深。针对环境问题,《环境学基础》首先探讨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实质,并以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各环境要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主要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其次揭示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口激增与环境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后阐明以环境评价与规划作为实现环境质量调控的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思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20世纪60年代,出现精细的差热分析仪和M.J.奥尼尔提出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它能测定化合物的纯度及其他参数,如熔点和玻璃化、聚合、热降解、氧化等温度(见热分析)。20世纪初,提出的热重量法是研究物质,如钢铁、沉淀等遇热时重量之变化。本多光太郎创制架热天平,它初只用于解决冶金方面的问题。将它用于分析方面的当推 C.杜瓦尔。他曾研究过 1000多种沉淀的热行为。例如草酸钙用高温可灼烧为氧化钙,也可在约550°C灼烧为碳酸钙。二者作为称量形式,则以后者为佳,因灼烧时既省能量,换算因子值较大(因此误差较小),又免氧化钙在称量时吸潮。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穿插一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包括药物、环境、生物等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保持化学分析理论的系统性并不断充实新内容,保持仪器分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及时融进新发展、新技术,将经典分析化学与现代分析化学融合在一起。电解时,铜(Ⅱ)在阴极还原而以单质(零价)析出,再进行称量,应归入重量法。此时可认为电子是沉淀剂。还有铅(Ⅱ)在阳极氧化,以二氧化铅形式附于阳极。前法在19世纪60年代分别由德意志C.卢科和美国J.W.吉布斯独立提出。有机试剂19世纪初,用于无机重量分析的有机试剂只有草酸及其铵盐和琥珀酸铵两种。前者用于钙、镁分离和钙的测定。后者用于沉淀三价铁使它与二价金属离子分离。在19世纪无机化学知识逐渐系统化的时候,贝里采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分析天平的发明和使用,使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这样任何一个定律都有一个确凿的事实。贝里采乌斯把测定原子量的很多新方法,新试剂,新仪器引用到分析化学中来,使定量分析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后来人们都尊称他为分析化学之父。环境学基础课程系统讲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中国环境保护发展与前沿需求和研究进展等内容。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4学时);大气污染与防治(3学时);水污染与防治(4学时);土壤污染与防治(4学时);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3学时);噪声污染与防治(3学时);可持续发展(4学时);线下师生交流会(7学时)。
支持查询的网课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尔雅/学台: 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邦/ 优学院/学堂云/MOOC 课程/好大学!入题目,马上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