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主要有:
1、施肥不当,施用有机肥或钙镁磷肥的不足的果园易发病,树体缺乏钙、镁、锌等微量元素,易造成输导组织功能受阻,进而出现叶落枝枯。
2、土壤酸度高,(PH值小于5.5)硼的有效度下降,树体生长失调。
3、多效唑及其他化学激素使用过量,造成根部受伤。
4、长势弱的植株易感枯萎病。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靓果安+沃丰素,正反两面都喷一喷,营养又杀菌,对于长势弱的,觉得有可能上病的,可在杨梅落叶之前,毛根还在生长时期灌根,药液能被根系吸收并且向上传导,杀灭根部和韧皮部中潜藏的真,同时能增强树势,增加树体抵御病害的能力。在用中草药制剂同时,可以适当添加生物菌肥,促进药效的发挥,改良土壤。治疗时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且配合大蒜油和化学药。
防治方案:
治疗方案:
涂抹:剪除病枝,然后对剪锯口用溃腐灵原液涂抹。主干或大枝上的病,用刀将病削掉后(要将病消除干净),用溃腐灵原液涂抹,涂抹时适当的截出一段。
喷雾:溃腐灵50-10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2次,枝干上要喷。
预防方案
(1)春季抽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灌根
方案:青枯立克50-100ml+地力旺30-50ml兑水30斤灌根1次,重点在毛细根区和树茎基部,以灌透为目的,药液渗完后薄覆表土。
目的:根部吸收杀菌,促进生根,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为作物直接提供营养物质达到复壮效果。
(2)萌芽前半个月清园方案
方案:使用溃腐灵60-100倍液+有机硅全园喷施。
目的:在菌源活跃初期杀菌,营养树干、减少或避免病菌发生。
(3)春梢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倍+有机硅喷雾2次(其中一次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促进展叶,叶片转绿快,制造有机物多,树体健壮。同时保花。
(4)生理落果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喷施1遍。
目的:进行保果,广谱杀菌。
(5)果实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有机硅喷施2-6次,每次间隔10-15天;病害高发时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剂;作物长势弱时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通过喷雾持续传导杀菌;营养复壮树体,促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质多,还可以养树。对其他叶部病害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6)采果后清园方案
方案:使用溃腐灵200-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全园喷施。
目的:一是喷施中药杀菌剂杀菌并修复果痕及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防止病菌侵入株体,降低株体病菌残留量,预防来年病害
近年来,杨梅价格好,效益高,果农在培肥管理方面积极性很高,但很多人往往走向施肥过多的极端。针对施肥方面,小编有话要说。
关于施用磷肥,无论是杨梅幼年树还是成年树,对磷的吸收量都很低,仅占总量的2.7%和2.3%,而对钾的需要量多是杨梅营养生理的一大特性,需要量约占总量的44.7%和50.7%。杨梅也需要较多的氮,但因为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有固氮能力,所以所需氮肥不多。按照平衡施肥法,杨梅应以钾肥为主(如草木灰、硫酸钾等),适施氮肥,少施磷肥,适当补充硼、锌、钼、镁等微量元素。
成年树磷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开花结果过多、果小、味酸、核大,品质下降,甚至造成树皮开裂等,但磷又是形成花芽原基的必需物质,因此适当施肥是必须的,尤其在初生旺长树不易成花的情况下,适当施用磷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量。但在使用时注意不能单独过量施用,采取隔年施。
1、使用产品:奥力克——靓果安、奥力克——青枯立克、根基宝、大蒜油
2、防治方法:
灌根: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根基宝50ml+叶面肥25ml+尿素1两兑水30斤进行灌根,春季萌芽期、秋季(在作物发根期)灌,每个时期各灌2次,间隔7天!此外在作物生长期及时发现及时按照上述方案灌根。
喷雾(方案1和2选其一):
方案1:靓果安100ml+沃丰素25ml+适当渗透剂(二选一:发新梢至新梢基本形成期用尿素100斤水3两作为渗透剂;其余时期(幼果期除外)可使用有机硅)
方案2:靓果安50ml+沃丰素25ml+适当内吸性化学药剂如苯醚甲环唑或甲基托布津等,渗透剂(除幼果期外可添加有机硅,提高药效)
备注:根据市场用药统计,发生了灌2次,喷2次,能见到初步效果,但该病害不是一朝一夕能,如保住树,能重新发出新梢,但枝叶凋萎病的防治用药要理念:重在预防,发生了应周期持续防治(至少坚持用药一个生长期)!
四、防治经验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立体防治,先保树后保产,从营养复壮着手不难治但治疗周期较长
1、早防早治
杨梅枝梢枯萎病主要由于树势过弱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有始发期和加重期,致死期一般两年左右。为早治早防提供了可能,杨梅树成树不易、回报极高,早治早防却有必要。问题是有无合适的产品和方案,中药制剂具有无毒无害、药肥双效作用且无抗药性,可以复方连续使用
2、立体防治
杨梅枝梢枯萎病仅从叶部杀菌入手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应从浮生根解决根腐问题辅之叶部杀菌复壮立体化,在用药时机和用药次数上应结合作物生长规律足量连续用药用肥,该病害致病非一日之因去病又无之药,需要按疗程通过营养复壮增强树势,逐步解除病害
3、病重的树体一定按照先保树再保产的原则治疗,不能因为有初步见好的迹象就停止用药或进行正常生产,否则会产生病害未而反复或因负载过重病害再次加重
4、注重综合管理是杜绝和防治病害的必要手段,如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施药、使树体合理负载,清理树盘等等
防治现状和用药分析
1、见病治病:现阶段多数种植业者无清园习惯,采果后不用药,给真潜伏与繁殖提供了机会,造成来年病原基数大、发作率高、危害重。形成了见病不惜代价(用工多、用药量大)治病,树势受伤、产值受损(产量、品质降低)的恶性循环局面。
2、关键时期没有及时管理:春季是杀菌防病、追肥的关键时期,用药、肥少了不管用,用药、肥多了容易造成药、肥害。
3、常规药剂抗药性强:连续使用有限的可选择的药剂往往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使效果降低、成本提升。
三、总的防治思路
1:标本兼治
病害有生理病害与侵染病害之分,生理病害与树(株)体免疫力及生存环境有关,侵染害与菌源多少及繁殖条件有关。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
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伤口、气孔)问题。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方案尽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起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是、省钱、省工的效果。
3:综合、立体防治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采用立体化防治的方案。一是株体不同部位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制剂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树(株)体的根、皮(维管束)、叶、果都能够吸液的有效成份,传导过程当中能够杀灭潜藏病菌;二是用法上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具有营养复壮的特性,通过复壮提高免疫力和杀菌两个作用来防治病害,而灌根、枝干涂刷、枝干喷雾、叶片喷雾是实现两个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4:中西结合
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效果。
5:营养复壮
常规生产规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大多具有抑制生长甚至伤害作物的特征,其作用机理只能通过杀菌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创造的叶绿素多,创造的有机质多,树(株)体必然健壮。而健壮是防治疑难病害的关键。
防治措施:
1、冬季清园。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先用剪刀或锯子将病枝、枯枝等采用疏删方法进行冬季修剪,再清理(深埋或烧灰)地上落叶、落枝,全园用溃腐灵喷雾,杀灭树体潜藏的病原菌,修复树痕、果痕,修复受损细胞。
2、挖除病株。对因该病引起枯枝严重的植株,要立即挖除,就地烧毁处理,以减少杨梅园的相互传播。
3、合理修剪。由于该病属系统害,具有近距离传播特性,植株感病后的病部周围木质部变褐色,病株在任何时候修剪均需剪、锯,并且伤口要及时用溃腐灵涂抹,防止病菌入侵。对轻度或中度感病后的枝叶,建议暂时不要剪除或锯去,待该病治疗康复后方可。
4、配方施肥。严格控制“等量氮磷钾复合肥”使用,适当进行“氮钾配方”施肥,注重中微量元素施肥,可在生育期叶面喷施沃丰素,补充、植物活性苷肽、中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树体良好生长。
5、适当控梢。东魁杨梅因生长过于旺盛而不易结果。可采用拉枝、撑枝、弯曲等方法,让树冠通风透光,让易着果的内膛枝、下垂枝、平行枝先行结果,以“果”压“梢”,保持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关系。
6、对于已经上病的杨梅,要用靓果安150-30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叶面喷雾,持续用药,药液与植株亲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于树势弱的可以用青枯立克100-30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灌根,增强树势。
潍坊奥丰作物病害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成立于2010年3月1日,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产业园内。 奥丰公司自成立以来,以"作物病害 促进作物健康"为企业使命,积极研发植物源农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致力于为广大的种植业者提供病害解决方案以及综合植保方案,已开发出"植物源剂""病抑制剂""叶面肥"“复核微生物菌剂”生物菌肥”三大系列产品。相应产品应用方案、案例以及相关经验达几百个,主要服务于蔬菜类、果树类、根茎类、谷类、花卉类等作物的各种病性、、害。 我公司以中理论为基础,积极开发绿色农,传播**农业知识,并实施了产学研结合之路,与多家大学、农业大学、农业植保科研院所、**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加大对产品的开发,拟申请专利并用于农作物病方面的专有技术多项,与各科研院所及国内**院校合作研究的课题有十多项,现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环闭式工艺系统,无任何三废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