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效率较高 Higher thermal efficiency
双层热风管 Double-layer hot air pipe
热量散失少 Less heat loss
热量利用率高 High heat utilization
风管温度低 Low air duct temperature
避免事故 Avoid scald accidents
吸附式干燥器属于固体除湿法,采用的吸附剂主要有硅胶、铝胶和分子筛。这些吸附材料都有很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和表面结构,当吸附材料表面水蒸气压力小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表面分压力时,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就被吸附。因此,吸附式干燥器可以达到较低的干燥度,压力可达-20℃~-100℃。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必须进行脱附再生,才能重复使用。所以一般采用两个吸附塔交替工作,使机组连续运行。其工艺一般为无油空压机—后冷却器—储气罐—油水分离器—过—再生干燥—用户。此外,吸附剂对空气中的含油量比较敏感,含油量大时,吸附剂失去作用。所以,吸附干燥器需要与无油空压机配套使用。
所有典型的干燥机都有两个装有干燥剂颗粒的压力容器和一个控制阀系统,控制阀系统可以控制引导压缩空气流经一个或另外一个压力容器。干燥剂颗粒只有在吸水未达到饱和状态情况下才能吸收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旦达到饱和容量状态,要在一个再生循环中去除干燥剂内的水分,否则干燥机将不能除去压缩空气足够的水不能将它的降低到低的水平。
在干燥剂的容量达到饱和之前,干燥机就需要将流动的压缩空气切换到另一个充满干燥剂的再生容器内,并且在饱和干燥剂的表面开始再生过程。为了使干燥剂再生重复使用,将被处理的再生容器与大气压接通,并且让已经干燥的压缩气体流过干燥剂颗粒。当干燥的压缩空气膨胀到大气压力时,将会降低,从而可以较好的从饱和颗粒中去除吸附的水分。这个周期过程通常为十分钟,在过程中干燥机交替出现吸附干燥气体和循环再生的过程。固定循环的干燥机上的再生过程将消耗压缩空气额定的15%到20%。
干燥剂的再生和冷却
干燥剂的吸湿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它吸附的湿气必须通过再生被清除。其过程是:当环境空气被吸入后,通过一个过进入鼓风机,然后被送入一组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干燥剂床。当干燥剂的温度上升时,释放出吸附的湿气。当热空气吸收水汽达到饱和后,就被排入大气。高温再生干燥剂返回干燥环路前必须冷却,才能恢复干燥剂的吸湿功能。
读数能帮助发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当监测整个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空气值。干燥器正常运行时的读数应当是20oF~50oF范围内的一条直线,当然,更换干燥剂而引起的小波动是正常的。如果干燥器运转正常,则干空气入口处的至少应比回流空气出口处的低30oF。
另一方面,干燥剂更换后,立刻出现峰值,表明干燥剂放入前冷却不充分,使它不能很好地吸附湿气,冷却之后干燥剂的会降到正常标准。如果干燥剂冷却不当,将导致温度出现峰值,温度骤变会降低干燥剂对离聚物、无定形聚酯和某些尼龙牌号等热敏材料的干燥能力。
如果干燥剂床更换后读数正常,但是在干燥剂的干燥周期结束前快速地上升,说明环境空气可能进入了闭合气路,引起干燥剂过早吸湿。另一种可能是干燥剂再生不完全或被污染。如果读数和回流空气读数接近,表明再生气路完全失效或干燥剂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渗膜式压缩空气干燥器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不消耗能源、无运动部件、重量轻、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在外市场上已是成熟产品,规格比较齐全,也是较理想的压缩空气干燥器的换代品。气体膜分离过程中传质驱动力是压力,在膜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各种气体透过膜的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或富集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水蒸气的透过速率比较大,其透过系数要比O2、N2高出2~3个数量级。其工作原理为: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排出,经冷却的压缩空气首入高精度过过滤掉压缩空气中的固体杂质、液态水、油等;经过滤的压缩空气进入脱水膜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压缩空气,小部分用来作为反吹气体吹过膜的外表面。由于节流孔的减压,反吹空气比膜内的压缩空气干燥。因此膜的内外会形成压力差,膜内的水蒸气分子会由内向外扩散。水蒸气通过扫气孔排入大气,压缩空气得到干燥。膜式干燥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轻便小巧、免维修、故障率低、寿命长等特点,但需要进行除油处理,而且承载负荷较小。目前,在我国各大干线机车的制动系统上广泛使用。
青岛安捷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塑料机械加热器行业17载,在山东青岛和江苏扬州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四个制造部。中邦凌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拥有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已获得欧盟CE产品认证;产品**俄罗斯、欧盟、巴基斯坦、泰国等地。公司产品以高效节能加热圈、平双远红外加热器、节能料斗干燥机、铸铝加热圈、陶瓷加热圈、云母加热圈为主;以风冷外罩、离心风机、加热管等电器产品为辅,常年为塑料机械制造商提供配套生产服务。其中,中邦凌节能加热圈是新一代产品,融合了黑科技技术、可换管技术、智能温控技术以及表面处理新工艺,为塑料制品企业节省30%以上的电费,提升10%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