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分布
自然界中的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形成。人类活动也产生氮氧化物,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这些氮氧化物也会形成。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的形成是氮循环的一环。
自然界生成
1.一氧化氮的生成:N2 + O2=闪电=2NO
2.的生成:2NO+ O2=2NO2
3.生成的溶于水中生成:3NO2+ H2O=2HNO3+ NO
4.有些海鞘(Ciona intestinalis)也能分泌御敌 [4]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农用石灰(CaO)、碎石灰石(CaCO3)或(NaHCO3)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收集器内。
存储运输
操作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
铁路槽车装载,其中铅槽车用以输送98%, 稀应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增强塑料槽车或储罐输送或储存。少量采用耐酸陶瓷坛或玻璃瓶包装,每坛净重33-40kg。采用耐酸泥封口,稀采用石膏封口。每坛装入衬有细煤渣或细矿渣等物的坚固木箱中,以便运输。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因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起了钝化作用,而且经济,所以铝是理想的容器。
工业的发展
1935年,在化学家侯德榜的下,建成了座兼产合成氨、、和铵的联合企业-永利宁厂(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
1937年2月,永利宁厂次生产出优质的,但开工不到半年就遇上日本发动侵华。由于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日方多次威逼永利宁厂合作,均遭侯德榜拒绝,因此遭日机轰炸而停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生产逐渐恢复,但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在1949年,的生产企业只有两家:永利宁厂和大连化学厂(现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1951年5月,大连化学厂的炼焦、合成氨、和等车间的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产出了产品。
1952~1958年之间,先后在吉林、兰州、太原等地建成了综合法装置,其中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在1997年之前的几十年里一直蝉联着装置的桂冠。
1980年起,国内产业的发展开始加速,总产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工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总产量年增速达到了15%~20%。但这个时期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早期的常压法、综合法工艺装置多为淘汰型生产线,高压法装置全部靠进口国外的二手设备。不久,山西化肥厂(现天脊集团)从国外引进了套双加压装置,从此的工业开始向国际行列迈进。 1999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套“四合一”机组,并应用于云南云峰化学工业公司,从此加快了双加压工艺国产装备向国际水平进军的步伐。云南云峰化学工业公司作为个使用国产化“四合一”机组的生产企业,坚定了国内生产企业选择国产装备的信心。
2000年后,的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年总产量以高于18%的速度快速增长,拥有各种种类、规模不等的生产厂家约60多家。
上海裕纳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优势产品有——、酸、、、氟酸、、、纯碱、PAC、PAM、石灰、、碳酸、次、过、水处理剂、等各类化工原料与化学试剂,规格有电子级、试剂级及工业级。广泛应用于PCB、环保水处理、新能源、生物科技和电镀等行业。公司秉承“客户满意,共享未来”的经营理念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不断提高企业服务信誉。公司承诺为所有客户提供快捷、全面、安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