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部署环境
为正确地运行安科瑞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将系统性能发挥到好的水平。推荐以下配置:
(1)服务器配置:双核处理器3.0及以上,8G内存,300GB以上的可用磁盘空间。有硬盘热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2)配套仪表:DDSY1352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DTSY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ADF300系列多用户计量箱、ADM100、ADF100、ACR/PZ系列电能计量仪表。
(3)LQ1600K打印机或其他打印机(票据打印机)。
(4)显示器分辨率: (根据显示器大小设定)。
软件环境:
工作站操作系统:中文WINDOWS 7 ,WINDOWS 2008
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2008 WINDOWS 2012
数据库系统:MYSQL 5.0以上,RedisWin 64位
远程预付费水电云平台新功能:
公共区域用电分摊:指定某块表为主表,然后分配关联子表,系统每个月自动将主表的用电按比例换算成电表从子表中扣除。
1、云平台部署
各门店现场可以省去配置预付费服务器、安装数据库、等一系列工作,不但可以省去很多硬件成本,还能大大减少调试和维护成本;抄表信息通过实时上传到云平台,快速便捷,免去人工抄表,大大提高了人员办公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现场工作人员。
2、系统规模
接入表不受数量、地域限制,一个账户可以管理多个项目,系统设计容量超过十万个计量点,对于不进度期不同规模的商超门店来说,可以随时接入新的计量点位
3、售电系统
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进入预付费云系统,输入相应用户名及密码,即可登陆系统界面进行操作。可以将用户权限范围内所有分布于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区域商场门店等通过地图展示,也可以通过地图左侧列表展示出来,通过列表或者地图可以选择索要进行操作的商场门店;财务集中管理,电量实时下发,并比对充值次数防止;支持一户一电价,一户一水价
4、用能分析数据公摊
用户和管理员都可查询预付费表或公共部位计量电表每天的用能状况,可提供能耗分析+财务轨迹一体式综合管理报表,包含用户表的能耗、财务数据、能耗和财务的期初期末值等数据。方便总部对各门店用能数据进行统一分析。
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商铺物业预付费管理系统开始流行,预付费管理系统采用了电能表作为计量装置。用户先购电然后才能用电,物业管理部门收取电费的预付款,等于电费提前回收了一个月,再根据用电量的多少进行多退少补。整个用电过程权责分明用,电力供用双方自愿约定,用户的购电量用完后即跳闸停电,充值后自动送电,恢复用电。
预付费管理系统为单个商铺物业解决了收费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收费,仅仅依靠预付费管理系统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水电预付费云平台在大型连锁超市的水费电费管理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付费云管理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中心层以及客户端层,具体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各门店通过安装预付费电表,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与计费控制;各预付费电表通过其自带的通讯功能经过本地通讯网络连接至通讯管理机,由通讯管理机经过4G路由器直接将预付费电表计费信息、充值信息等统一上传至集团总部服务器,实现各门店预付费用电的统一管理;各门店物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业主、集团工程管理人员等,均可过PC、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B/S客户端的方式登陆预付费管理平台,终实现缴费充值、控制、查询、票据打印等操作。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286 SZ.)的全资子公司,是安科瑞电量采集、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低压保护、智能光伏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公司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目前现代化生产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电子组装生产线均采用无铅生产工艺,生产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公司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江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公司通过在产品、技术、生产工艺上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成功实现科技转型,由原来普通数显仪表和电量传感器的生产转到智能网络电力仪表、智能马达保护装置、智能光伏汇流装置、电能质量监控装置、电气火灾监控装置、消防电源监控设备、医用隔离电源柜、有源滤波装置、光伏汇流箱、光伏并网逆变器等产品的产业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江苏省**企业。 公司还先后与上海电科所、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围绕智能电网用户端的电力监控、电能管理和电气安全开展产品研发,其中与上海电科所合作开发的“1/4抽屉柜智能马达管理单元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科技特派员项目。 公司以用户端智能网络电力仪表及系统集成为主导产业,坚持“为客户创造**”的经营理念,走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道路,努力实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争做好的智能配电供应商”的战略目标,为客户提供可靠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完整解决方案,在智能电网用户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探索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