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检测仪输出标准的4-20mA模拟量信号,本系统分为用于无组织排放检测和有组织排放口VOC监测两种。可方便地集成于系统。催化燃烧是借助催化剂在较低起燃温度下(200-400°)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好能耗少、操作简单、安全、净化效率高,在有机废气特别是回收不大的有机废气净化方面。比如化工、喷漆、橡胶、塑料、涂料生产行业等应用。
适用范围
(1)适应范围广泛,对VOCs有机废气、非总烃、以及《国家恶臭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恶臭物质(氨、、二化碳、、、、、)以及、、等废气均能有效治理净化,特别适合处理各种恶臭废气、腐臭废气、喷漆废气、喷涂废气、电泳废气、电镀废气、印刷印染废气、生物制药废气、废水污水臭气废气、污泥臭气处理等。
(2)可以处理各种废气,包括不适合采用等离子处理的废气(比如喷漆废气、喷涂废气、化工废气、含酒精废气、含天那水废气、油漆厂废气、化肥厂废气等),如果采用UV光解设备,安全性更高.
注意事项
1、为保证设备的净化效率,风机应设在废气净化器的后面。
2、废气净化器如安装在支架之上时,应与支架紧固连接;与排气管道之间的连接必须密封。
3、废气净化器应安装在室外,有足够的空间用来维护与维修;室外安装时,应加装防雨、遮阳的遮阳篷,以免影响废气净化器的正常使用寿命以及增加不必要的维护费用。
4、为保证废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与设备出入风口连接的变径风管要尽量平顺。
5、废气净化器箱体应安全可靠接地,安装过程中不允许磕碰电极,严禁异物落在净化器内等。
有机废气处理催化燃烧处理法工艺流程,在有机废气处理工程中针对排放废气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催化燃烧工艺,但不论采用什么工艺方式,它的流程组成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如:
1.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气体首要经过预处理,除去粉尘、液滴及有害组分,避免催化床层的堵塞和催化剂的中毒。
2. 进行催化床层的气体温度必须要达到所用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催化反应才能进行。因此对于低 于起燃温度的进气,必须进行预热使其达到起燃温度。特别是开车时,对冷时气必须进行预热,因此催化燃烧法适于连续排气的净化,经开车时对进气预热后,即 可利用燃烧尾气的热量预热进口气体。若废气为间歇排放,每次开车均需对进口冷气癸进行预热,预热器的频繁启动,使能耗增加。气体的预热方式可以采用电 热线也可以采用烟道气加热,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电加热。
3. 催化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因此燃烧尾气温度很高,对这部分热量必须回收。一般首先通过换热器将高温尾气与进口低温气体进行热量交换以减少预热能耗, 剩余热量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回收,在生产装置排出的有机废气温度较高的场合,如漆包线、绝缘材料等烘干温度可达300度以上,可以不高置预热器和换热器。 但燃烧尾气的热量仍应回收。
技术特点:
1、高效:TiO2光催化氧化设备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无机物、、氨气、 醇类等主要污染 物,以及各种恶臭味。美国环保署公布的类 114种污染物均被证实可通过光解催化氧化得到治理,即使对原子有机物如卤代烃、燃料、含氮有机物、有机磷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TiO2催化剂的寿命是无限延长的,无需更换)
2、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只需要设置相应的排风管道和排风动力,使恶臭气体通过本设备进行脱臭分解净化,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3、适用范围广:可适应高、低浓度,大气量,不同恶臭气体物质的脱臭净化处理,可每天连续工作,运行稳定可靠。
4、成本低:本设备无任何机械动作,无噪音,无需专人管理和日常维护,只需作定期检查,本设备能耗低,设备风阻极低< 50pa,可节约大量排风动力能耗。
5、设备占地面积小,自重轻:适合于布置紧凑、场地狭小等条件。
6、优质进口材料制造:防水、防火、防腐蚀,使用寿命长。
7、科技含量高:采用的氧化技术,突破单一体系的反应局气体矿化程度更高,可无害限,在整个反应体系中,有两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剂— O3和?OH参与反应,使得脱臭效果更加, 恶臭化排放,无二次污染。 拼接式设计,
一、技术原理:
光催化处理设备是适应于低浓度VOC废气异味治理的有效方法活。在C波段紫外灯照射在TiO2催化剂上,纳米TiO2催化剂吸收光能的同时发生电子跃进、空穴跃进,电子跃进和空穴跃进强力联合后发生电子空穴对,与外表吸附的H20、O2反应生成活性羟基(?OH)和其他活性氧化类物质(?O2-,?OOH ,H2O2),破所有的有机废气分子的化学键,形成无臭无味的H2O和CO2。达标后经排风管排入大气,整个分解氧化过程在1秒内完成。
有机废气处理中催化燃烧工艺流程有分建式与组合式两种。
在分建式流程中,预热器、换热器、反应器均作为独立设备分别设立,其间用相应的管路连接,一般应用于处量较大的场合。
组合式流程将预热、换热及反应等部分组合安装在同一设备中,即所谓催化燃烧炉,流程紧凑、占地小,一般用于处量较小的场合。
4. 进行催化燃烧的设备为催化燃烧炉,主要应包括预热与燃烧部分。在预热部分,除设置加热装置外,还应保持一定长度的预热区,以使气体温度分布均匀并在使用燃料燃烧加热进口废气时,保证火焰不与催化剂接触。为防止热量损失,对预热段应予以良好保温。在催化反应部分,为方便催化剂的装卸,常设计成筐状或抽屉状的 组装件。
使用范围:
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余热回收率需求高,且无其它过程可利用作为热交换回收程序;适用于同一生产线上,因产品不同,废气成分经常发生变化或废气浓度波动较大的场合。应用行业包括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涂装、家俱、印制铁罐、印刷等行业中产生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可处理的有机物质种类包括类、酮类、酯类、类、醛类、醇类、醚类和烃类等等。此外还适用于污水处理站的除臭。处理浓度在500-700/m3之间的有机废气和臭气。 催化氧化是典型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其实质是活性氧参与的深度氧化作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同时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发生无焰氧化,并氧化分解为CO2和H20,同时放出大量热能,从而达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的方法。其反应过程为:在将废气进行化氧化的过程中,废气经管道由风机送入热交换器,将废气加热到催化氧化所需要的起燃温度,再通过催化剂床层使之氧化,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约为250-300℃,低于直接氧化法的氧化温度650-800℃,因此低能耗远比直接氧化法为低。
催化燃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以发酵的方法酿酒和制醋,成为人类利用生物催化剂或催化剂的开始。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有关非生物催化的应用与研究。1740年,英国Ward,J.用和硝石()一起燃烧制;1746年,Roebuck,J.用铅室代替玻璃容器,对Ward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这是工业上采用CO催化剂的开始;1806年,法国的Clement,N.和Des-ormes,C.B.阐明了在氧化氮作用下,SO2转化成SO3的机理;1816年,英国化学家Davy,H.发现铂能促进和醇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
1836年,贝采尼乌斯(J.J.Berzelius)提出了"催化"和"催化剂"的概念,于是人们对催化现象的观察和系统研究也于19世纪开始了。1895年奥斯特瓦尔德(W.Ostwald)从理论上推断出了"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仅能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而获得了190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催化合成氨技术的工业化,使催化原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峰,也可以说是催化化学中的里程碑。
1913年哈伯(F.Haber)等人利用磁铁矿,发明了双促进熔铁氨合成催化剂,利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流程,实现了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多相催化工业技术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石油炼制技术的大发展(如催化裂化、加裂解、催化重整和异构化等);70年代至80年代,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阶段(如新型择形ZSM-5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异构化、歧化和芳烃烷基化过程等);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环境催化技术的大发展,例如催化消除氮氧化物(NOx)、氧化物(SOx)、可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
车排气催化净化性能的提高和车排气及黑烟微粒的催化消除,氯氟烃类(CFCs)的催化分解和催化合成代用品,CO2的催化合成利用、催化传感器、燃料电池以及臭氧在低层大气中的催化消除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催化技术在解决当前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地球环境问题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催化研究也将从初的"以获取有用物质为目的的石油化工催化"的时期,而逐渐地转向了"以消除有害物质为目的的新的能源环保催化"时期。
邹平中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环保涂装设备的企业,具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主营环保涂装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粉尘处理设备,环保催化燃烧废气处理安装 光氧催化废气安装,高温喷烤漆房定制,大型除尘设备,家具环保水幕 漆雾处理环保水帘柜,干式打磨台等 环保设备 电话: 曹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