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枝叶凋萎病,又称杨梅叶枯萎病,属生理性和侵染性叠加发生的系统害,一般7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发,发病速度快、性强,如不及时控制传播,可造成死树甚至毁园,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
一、发病特征:
1,发病时先是枝梢部位的叶片急性青枯,后逐渐枯黄、褐黄直至枯死
2,发病初始时一般不落叶,大概在1-2个月之后才逐渐落叶
3,发病初期时,枝梢发黄不落叶,形成黄枯枝与正常绿枝相间的树冠;后期随着病害加重就形成黄枯树
4,顶枝和内膛枝均会发生,先是零星发病后逐渐扩展增多,有个发展过程
5,上部枯梢往往伴随着枝干韧皮部开裂、根系枯死,并且地下部根系死亡通常与地上部枯枝相对应
二、发生原因
1,杨梅是浅根性植物,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发达,
而适宜杨梅种植区域多是梅雨天气、雨量大,梅雨期结束后又持续晴天、烈日高温,根系生长逆境较重,极易造成根腐,从而导致吸收营养受阻,生长势转弱、引发病原菌侵染
2,挂果过多:使树体内的养分,采果后树体存留的养分不足,抗逆、抗病能力减弱,越冬会使树体受伤,易被菌源侵染
3、土壤状况不良:杨梅枝叶凋萎病是系统害,在发生枯梢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根腐,同时也影响着植株的根际环境,若在遇土壤粘重、板结、酸化,一是容易滋生有害菌的繁殖;二是使植株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导致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能力差。
4、杨梅采果后果农会放弃管理,不再打药,而采果会造成大量的伤口,此时有正值高温多雨,凋萎病菌易大量繁殖和侵染。
三、防治办法
杨梅枝叶凋萎病属于生理性和侵染性叠加发生的系统害,病害的发生不但侵染叶片、枝梢同时也危害枝干和导致根腐,其发生原因也与植株的生长势弱、土壤状况不良、根际环境恶化等多个因素相关联,解决办法要系统性的多方面下手,一方面要杀菌、一方面要复壮树势等。总的防治原则为:医养结合、立体化用药、改良土壤。
医养结合:早防、重治;营养复壮。早防:要在2月上旬花芽萌动期就提早预防,此时杨梅树体代谢强,营养汁液运输活跃,病菌易繁殖、扩散。这时用药可以提前杀灭病原菌,降低发病率。重治:7月下旬多雨、高温是杨梅凋萎病开始爆发,在此高发期来临时或初显症时通过加大用药浓度、缩短用药间隔期来进行重治,一次性将病害控制住。营养复壮:杨梅枝叶凋萎病与树体的生长势弱有直接关系,通过给作物直接补充营养、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酶促反应等以达到作物健壮、免疫力增强的效果。
立体化用药:因为杨梅枝叶凋萎病是系统害,上症后不但侵染叶片、枝梢同时也危害枝干和导致根腐,所以要喷雾、灌根、刷干等方式进行立体化用药。
改良土壤:使用生物菌、有机肥调节土壤,调节酸碱平衡、破板结、解除盐渍化、改善根际环境,有益菌增多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根系生长。
杨梅枝叶枯萎病又叫“杨梅枝枯病”、杨梅青枯病”,具有发病快、病程长等特点,呈迅速蔓延趋势,树体衰弱,伴随病害互为因果,严重影响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始发症状为当年枝梢急性凋萎,一般枝梢叶片首先急性青枯,后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症状初现时不脱落,1-2个月后叶片才渐渐开始脱落。湿度高时,落叶后的叶痕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蔓延到枝干及枝条伤口。发病部位木质部受害呈褐色或深褐色。部分幼树树皮伴随纵向开裂,根系受害明显,切断后根部组织颜色变深呈褐色。
该病在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发,症状主要在夏末秋初开始出现,一般从树体上冠部先出现零星叶片青枯,之后顶部、枝条及内膛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次年春季症状减轻,甚至正常抽稍、结果,但秋季出现更严重的症状,重复2—4年,根系枯死,植株死亡。
近年来,杨梅枝叶凋萎病成为杨梅一种新的病害。除了温州外,浙江省内的台州、丽水、绍兴,福建、两广等地均有发生。杨梅凋萎病于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发,具有广泛性、爆发性与毁灭性,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威胁杨梅产业的发展。
一棵杨梅树从种下到结果实,需要5年时间的精心管理,眼看自家的杨梅园中的植株出现了枯萎现象,且日渐严重,不少树甚至整棵枯萎死亡。杨梅遭受凋萎病侵害,农户除了心疼,也在努力摸索防治经验,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梅枝叶凋萎病。
杨梅枝叶凋萎病始现症状为当年生枝梢急性凋萎,即杨梅枝梢叶片首先急性青枯,后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症状初现时叶片不脱落,1-2个月后叶片才渐渐开始脱落。雨水多、湿度大时落叶后的叶痕位置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会蔓延到枝干上,枝条伤口处也会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严重发病植株根系会出现大部分或全部坏死。
杨梅凋萎病在防控策略上做到控制施用多效唑,在矫治技术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连年使用中草药制剂,补充营养,提高树树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控制多效唑施用
据统计,多效唑的过量施用造成杨梅树树势减弱,抗病能力下降,应严格控制多效唑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病害的发生。对已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必须停用多效唑,恢复树势;杜绝小树、苗木施多效唑;建议多效唑不土施。
2.合理修剪
病树轻修剪,促进树冠生长。重度、中度病树枯梢枝分批剪除,减轻树体受损。病株在任何时候修剪均需剪、锯,修剪后伤口要及时用《溃腐灵》涂抹,防止病菌入侵。若修剪后不及时处理,大量的修剪伤口在外,会成为病原物主要的侵染位点。
3.加强树体营养,修复根围生态
在杨梅生产管理中,重视秋季过冬的基肥(每年一般在11-12月间)和春季施肥,因树定肥量。提倡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补充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培养中庸健壮树势。调整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树体良好生长。控制挂果量。
可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地力旺》,起到解磷、解钾、固氮的作用,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植株代谢,增系活力和养分吸收能力,改善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根系环境恶化状况。
4.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重视赤衣病、干枯病、枝腐病肿病等枝干病和褐斑病防治。
做好预防工作,在树体萌动前,使用青枯立克、地力旺灌根,春梢生长期喷药2次、夏梢和秋梢生长期各使用靓果安、大蒜油喷雾3次,间隔期15天。此外,5月初、8月初分别用0.1%-0.4%硫酸亚铁溶液和沃丰素于树冠喷雾1-2次。杨梅采摘结束后,天气高温多雨,采摘造成很多伤口,及时使用《溃腐灵》全园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入。
通过喷雾、灌根、涂抹的方式,持续传导杀菌,修复受损细胞,补充高能量物质,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酶活性、激活抗病基因的表达,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激活作物的次生代谢,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树体直接表现为春季展叶早,叶片转绿快,叶片油绿有光泽,秋季落叶晚,具有明显的养树功效,树体健壮,免疫力强。
另外,台风等自然灾害,可造成大的断枝,加上空气湿度大,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增大,需对断枝的伤口及时涂抹《溃腐灵》进行保护。
5.做好冬季清园
结合冬季修剪,清理地上残枝落叶,全园用《溃腐灵》60-100倍液喷雾,杀灭树体表面及潜藏的病原菌,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枯枝严重的树,要立即挖除,并及时烧毁,减少源。
6.对于已经上病的杨梅
要用靓果安15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叶面喷雾,持续用药,药液与植株亲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于树势弱的可以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灌根,增强树势。已经上病的园区需要连续几年用药,因为枯枝造成树体本身创造的营养减少,根系不同程度也出现烂根现象,往上传输的营养也会减少,完全不满足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这就须持续使用中草药制剂补充营养,杀菌,修复伤口,提高树势。树势健壮才是根本。
1、使用产品:奥力克——靓果安、奥力克——青枯立克、根基宝、大蒜油
2、防治方法:
灌根: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根基宝50ml+叶面肥25ml+尿素1两兑水30斤进行灌根,春季萌芽期、秋季(在作物发根期)灌,每个时期各灌2次,间隔7天!此外在作物生长期及时发现及时按照上述方案灌根。
喷雾(方案1和2选其一):
方案1:靓果安100ml+沃丰素25ml+适当渗透剂(二选一:发新梢至新梢基本形成期用尿素100斤水3两作为渗透剂;其余时期(幼果期除外)可使用有机硅)
方案2:靓果安50ml+沃丰素25ml+适当内吸性化学药剂如苯醚甲环唑或甲基托布津等,渗透剂(除幼果期外可添加有机硅,提高药效)
备注:根据市场用药统计,发生了灌2次,喷2次,能见到初步效果,但该病害不是一朝一夕能,如保住树,能重新发出新梢,但枝叶凋萎病的防治用药要理念:重在预防,发生了应周期持续防治(至少坚持用药一个生长期)!
四、防治经验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立体防治,先保树后保产,从营养复壮着手不难治但治疗周期较长
1、早防早治
杨梅枝梢枯萎病主要由于树势过弱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有始发期和加重期,致死期一般两年左右。为早治早防提供了可能,杨梅树成树不易、回报极高,早治早防却有必要。问题是有无合适的产品和方案,中药制剂具有无毒无害、药肥双效作用且无抗药性,可以复方连续使用
2、立体防治
杨梅枝梢枯萎病仅从叶部杀菌入手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应从浮生根解决根腐问题辅之叶部杀菌复壮立体化,在用药时机和用药次数上应结合作物生长规律足量连续用药用肥,该病害致病非一日之因去病又无之药,需要按疗程通过营养复壮增强树势,逐步解除病害
3、病重的树体一定按照先保树再保产的原则治疗,不能因为有初步见好的迹象就停止用药或进行正常生产,否则会产生病害未而反复或因负载过重病害再次加重
4、注重综合管理是杜绝和防治病害的必要手段,如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施药、使树体合理负载,清理树盘等等
推荐产品
溃腐灵——中药制剂,原液对枝干无药害,50倍以上对幼嫩花、果、叶无药害,杀菌、修复伤口、促进愈合;
靓果安——广谱、高效纯中药保护杀菌剂;代替代森锰锌系列保护性杀菌剂;对真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长期使用对腐烂病等枝干病害防效更为突出。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
青枯立克——具有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均有防效,同时其气味对害虫有趋避作用,复配剂、增效剂;
根基宝——一种海藻强力生根剂,增加根系的数量及增强吸收能力;
中药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防治方案
治疗方案
灌根:青枯立克100ml+地力旺50ml+有机硅兑水30斤灌根2次,重点在毛细根区和树茎基部,以灌透为目的,药液渗完后薄覆表土。
喷雾:靓果安50-10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2次,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应喷到。
吊针:乔化的树体,钻孔打眼,采用吊针的方式把药液输送树体内。使用靓果安50-100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
预防方案
(1)萌芽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灌根
方案:青枯立克50-100ml+地力旺30-50ml兑水30斤灌根1次,重点在毛细根区和树茎基部,以灌透为目的,药液渗完后薄覆表土。
目的:根部吸收杀菌,促进生根,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为作物直接提供营养物质达到复壮效果。
(2)萌芽前半个月清园方案
方案:使用溃腐灵60-100倍液+有机硅全园喷施。
目的:在菌源活跃初期杀菌,营养树干、减少或避免病菌发生。
(3)春梢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倍+有机硅喷雾2次(其中一次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促进展叶,叶片转绿快,制造有机物多,树体健壮。同时保花。
(4)生理落果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喷施1遍。
目的:进行保果,广谱杀菌。
(5)果实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有机硅喷施2-6次,每次间隔10-15天;病害高发时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剂;作物长势弱时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通过喷雾持续传导杀菌;营养复壮树体,促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质多,还可以养树。对其他叶部病害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防治方案:
治疗方案:
涂抹:剪除病枝,然后对剪锯口用溃腐灵原液涂抹。主干或大枝上的病,用刀将病削掉后(要将病消除干净),用溃腐灵原液涂抹,涂抹时适当的截出一段。
喷雾:溃腐灵50-10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2次,枝干上要喷。
预防方案
(1)春季抽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灌根
方案:青枯立克50-100ml+地力旺30-50ml兑水30斤灌根1次,重点在毛细根区和树茎基部,以灌透为目的,药液渗完后薄覆表土。
目的:根部吸收杀菌,促进生根,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为作物直接提供营养物质达到复壮效果。
(2)萌芽前半个月清园方案
方案:使用溃腐灵60-100倍液+有机硅全园喷施。
目的:在菌源活跃初期杀菌,营养树干、减少或避免病菌发生。
(3)春梢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倍+有机硅喷雾2次(其中一次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促进展叶,叶片转绿快,制造有机物多,树体健壮。同时保花。
(4)生理落果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喷施1遍。
目的:进行保果,广谱杀菌。
(5)果实生长期
方案:靓果安300-500倍液+有机硅喷施2-6次,每次间隔10-15天;病害高发时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剂;作物长势弱时复配沃丰素600倍。
目的:通过喷雾持续传导杀菌;营养复壮树体,促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质多,还可以养树。对其他叶部病害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6)采果后清园方案
方案:使用溃腐灵200-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全园喷施。
目的:一是喷施中药杀菌剂杀菌并修复果痕及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防止病菌侵入株体,降低株体病菌残留量,预防来年病害
注意事项
青枯立克、靓果安与大蒜油复配时,须先加水依次稀释后再混合。
潍坊奥丰作物病害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成立于2010年3月1日,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产业园内。 奥丰公司自成立以来,以"作物病害 促进作物健康"为企业使命,积极研发植物源农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致力于为广大的种植业者提供病害解决方案以及综合植保方案,已开发出"植物源剂""病抑制剂""叶面肥"“复核微生物菌剂”生物菌肥”三大系列产品。相应产品应用方案、案例以及相关经验达几百个,主要服务于蔬菜类、果树类、根茎类、谷类、花卉类等作物的各种病性、、害。 我公司以中理论为基础,积极开发绿色农,传播**农业知识,并实施了产学研结合之路,与多家大学、农业大学、农业植保科研院所、**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加大对产品的开发,拟申请专利并用于农作物病方面的专有技术多项,与各科研院所及国内**院校合作研究的课题有十多项,现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环闭式工艺系统,无任何三废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