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重要性
众所周知,手术室内集中送风装置的性能决定了手术区域环境控制(control)质量,较大地影响了手术质量与感染风险控制。手术是开放性的医疗过程,手术区域无菌无尘程度直接影响进入机体内部空气的质量,研究表明,除了悬浮菌浓度,尘埃浓度也影响术后感染率。主刀医生操作手与手术器械上的落菌、落尘几率,也会加大感染的风险。特别对于那些器官移植、关节置换、整形手术等高风险深部手术尤为重要。Ⅰ级洁净手术室送风装置性能较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类手术风险太高,术后感染会危及生命。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以下简称原《规范》)实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院方、设计方还是施工方对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不是特别重视。一旦集中送风装置不合格、末端空气过滤器或安装边框发生漏泄,手术区内污染控制的效果就无法保证。目前洁净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大多是工程公司自产、现场制作的,质量难以保证。有些工程公司送风装置的结构不符合净化送风口的基本要求,在过滤器安装框架上直接打螺栓孔(图1),易发生泄漏;有的仅靠胶密封,在空气过滤器边框上涂上厚厚的密封胶,因堵漏不理想一再涂胶,不仅影响拆换,也产生污染;有的送风装置中间无影灯罩过大(图2),影响了送风气流均匀(jūn yún)性;有的送风装置甚至采用油槽密封,结果因油融化而滴落在手术床头。据国家建工质检中心在2006、2008、2009年三年对部分**医院手术室抽检发现,泄漏的约占40%。
洁净手术室送风装置新要求
针对洁净手术室送风装置重要性与现状,新版《规范》对其性能提出如下要求:
1.应**选用工厂化、装配化、安装简便的成品,避免现场加工;
2.无影灯立柱和底罩占用送风面的,送风盲区不宜大于0.25m×0.25m;
3.送风装置应方便更换或能在手术室外更换其中的末级过滤器(作用:过滤杂质等);可采用有阻漏功能的成品装置,过滤器箱应设在附近的设备层内;
4.检漏应按《标准》的规定执行;
5.集中送风装置送风洁净气流满布比应大于0.9,并应由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6.当在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地面以上1.2m截面、按《标准》要求布置测点,其风速不均匀度应小于等于0.24,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每个测点的速度(m/s);
?D各测点平均速度(m/s);
k?D测点数。
对此新版《规范》认为:
手术室送风装置应和现行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要求的风管一样宜工业化生产,应该**选用工厂化、装配化的送风装置产品,既可保证产品性能,又能提高安装进度和质量,避免现场制作、钻孔、焊接等带来脏乱与尘埃污染。
新版《规范》再次强调集中送风装置送风洁净气流的满布比,并将满布比从原《规范》要求大于0.85提高到大于0.9。因为送风洁净气流满布比是影响送风气流速度不均匀(jūn yún)度的重要因素,可以提高送风气流动态排污性能。
新版《规范》从大量的工程调研与现场检测得出:将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在地面以上1.2m截面的风速不均匀度从原《规范》小于等于0.25提高到小于0.24是可行的。ICU病房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室,**、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护理、综合**、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等服务。只要集中送风装置中心盲区小于0.25m×0.25m,送风洁净气流满布比大于0.9,采用合适的阻尼层材料,截面的风速不均匀度完**够满足小于等于0.24的要求。
原《标准》对Ⅱ、Ⅲ级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要求不高,只是要求满足相应的送风面积与换气量。针对目前洁净手术室出现的送风装置不良现状,有的甚至仿制国外公司送风装置,尽管送风面积与换气量符合《规范》要求,但无法形成主流区,仍造成手术环境控制不佳。为此新版《规范》特别要求“在Ⅱ、Ⅲ级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送风面以下0.1m的截面上的送风速度应能均匀分布,宜在0.1m/s~0.4m/s之间,不得出现无速度的盲区(blind spot)”。虽然要求不高,对风速不均匀度也没提出要求,但这将促使工程公司自产、现场制作的送风装置必须改进,否则将不能通过验收。
相对于原《标准》,新版《规范》出于节能考虑减少了手术室换气量、降低了送风装置送风风速。这些节能措施(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当然基于手术环境控制的有效性,但同时不得不考虑风速降低,送风气流的空气动力减弱,热(冷)动力相应增强,当送风温度**室温,送风热气流可能(maybe)有问题。洁净手术室在冬季工况送热风就难以送下来,尤其是冬季台手术时,这种现象可能较明显。为此规范要求“在手术进行过程中,Ⅰ级~Ⅲ级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宜能够在送风温度**室温状况下运行”。
洁净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新措施
鉴于洁净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对手术环境控制(control)的重要性,新版《规范》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引起院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的重视。特别是工程公司自产、现场制作的结构不合理、质量难以保证的送风装置必须进行改进,否则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目前集中送风装置外观的问题是盲区(blind spot)太大,无论是中间无影灯底罩,还是安装框架或导轨(图5?图6)。净化手术室各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在手术室墙面四角、净化机组、天花板、走廊、新风机、排风机都设有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维修和更换,严格保证室内空气的无菌。过去手术室内吊挂的装置不大,也不重,在集中送风装置下安装的导轨宽度也窄,似乎导轨问题不大。这几年出现的多功能复合手术室,因需要移动的吊挂式设备又大又重,往往在送风面下直接安有钢梁与吊轨,将原有的集中送风装置分隔成几块,导轨过宽。这种情况如何保证集中送风气流特性?在设计、施工与验收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室净高不**3m,导轨宽度不宜大于0.25m,可以保证被分隔的气流在人头**以上搭接,保证了手术环境的控制要求。
新版《规范》要求**选用工厂化、装配(assemble)化的送风装置产品。手术室阻漏功能的集中送风装置就是工厂规模生产、可方便在现场快速装配的产品(图7、图8)。它拥有不渗漏、末端过滤器(作用:过滤杂质等)方便更换或能在手术室外更换等特点。
至于维持洁净手术室集中送风装置送冷风的问题,由于我国医院手术部大多数采用双走廊平面布局,手术室常处于空调内区,手术室是常年存在冷负荷的,送风温度(temperature)应该**室温。手术室装修确保手术台洁净度达标,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 层流手术室是一个"正压"环境,其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但是国内医院手术室大多在晚上关机,会在冬季形成建筑热负荷,第二天台手术就有可能出现送热风的问题。国外常用的对策是将手术室配置(deploy)带辐射板的围护,靠辐射热消除冬季建筑热负荷。当然也可在围护结构外夹墙中加设采暖散热装置,使手术室送风仅承担消除室内设备、灯光、人员等冷负荷,维持送风温度始终**室温。
目前在手术部实际运行中,常常采用提前开机的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前消除建筑热负荷,也可保持手术所需的无菌、无尘状态。在北方地区的冬季,手术部走廊在夜间可采用值班采暖,这也是消除冬季建筑热负荷的好办法。
结语
新版《规范》对洁净手术室内集中送风装置提出的新要求是合理的,是基于十多年来我国原《规范》实施的经验(experience)教训,并借鉴(jiè jiàn)了国外相关标准与实践,只要采用合适的措施是可以达到的。我们相信新版《规范》的实施、推广,一定会使我国洁净手术室建设较上一层楼。
手术室dsa是指利用数字减影,数码成像一般是在相对无菌的Dsa手术室里完成。
有的疾病的需要做**例如像肝患者需要做血管的栓塞,可以在dsa手术室里完成便于化疗
另外有的患者需要做血管的成像造影,利用造影剂显示血管的畅通情况明确诊断便于**或者用于血管介入**,都需要在dsa手术室里完成。
医院手术室净化系统将是未来医用设备发展的趋势(trend)和重点方向,而做为手术室净化系统的重中之重的就是空调设计,在新技术不断创新并应用于临床的现代,手术室净化系统的空调设计应导入新的观点。层流手术室不同级别的层流系统,其控制空间环境中的空气置换率也不同,洁净度级别越高,置换率越快,反之亦然。层流手术室墙壁应用具有抑菌作用的特殊涂料粉刷,光线明亮,色彩柔和且不须用水清洁冲洗。本文将对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简要概括如下:
1、手术室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途径的感染控制有效且**(用一物质代替另一物质(多为强者取代弱者的地位));
2、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宜少不宜多;
3、引入污染度概念,在降低(reduce)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的同时,减少高净化级别手术室的送风量(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
4、引入局部(part)强化送风的概念,即采用置换气流送风吊顶,在手术室关键区域形成单向流型气流组织,降低(reduce)手术室关键区域的空气污染度;
5、新风系统采用独立的初、中效两级过滤;
6、采用定风量阀,以保证室内的正压分布。
医院空调的任务应该是,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气候状态并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气体。而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重要也是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控制空气途径造成的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因为降低(reduce)和避免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另外手术室空调的另一特点是服务面积虽小但风量大、能耗高、使用时间不确定,因此手术室空调在创造高度洁净的室内气候同时应特别注意空调系统的节能。下面就康诺特施工的天津某医院手术室设计为例,介绍设计者在该设计中体现的设计思路。
一、手术室概况: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1间、万级(II 级)4间、十万级(III 级)3间,手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control)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二、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分:
1.别手术室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手术室净化由于欧美手术室洁净标准与中国环境存在细微差别,常规的**标准和国内区域行业标准都普遍难于确保手术室净化的长期稳定(一般只能3-10年重建、低档工程1年即需要翻新),所以在工程质量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档次划分。一些**净化工程公司,在通行标准之外,基本都设有自身执行的****化通行标准的净化指标。所谓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同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空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frequency)远**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多个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一个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空调系统长时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负担1间百级手术室和2间万级手术室或4间十万级手术室,只要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种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化,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种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约能源(解释: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的角度(angle),或是从使用可靠性、灵活性的角度,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对应一间手术室。
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况,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况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靠。
3.清洁大厅、清洁走廊、别手术间的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的空调系统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调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靠、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
三、送风量(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确定和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且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基本上用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中会带来两个问题:
①别洁净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风口,则一间36㎡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对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难。
②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同风量下手术室关键(解释:比喻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污染度控制(control)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流组织。通常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jūn yún)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标准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释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较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面,突破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对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part)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风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则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设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而当断面风速30.35m/s时,如回风口设置恰当,不仅可以使送风保持较好单向流型,而且其单向流的分流高度会小于0.6m,即分流高度**手术床的操作面标高。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次数取值为《标准》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浓度为室内其他区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由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分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科学的管理干预,可以强化手术室护士在层流手术间整体布局的规划意识。在术前用物准备及室内物品布局规划方面都有**前意识,减少了手术中用物的重复(repeat)调整,确保手术全程在层流中心区域内进行,大幅度提高了手术医生及麻醉(anesthesia)医生的满意度,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security)。因此,管理干预的科学性,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手术间的合理布局是确保手术医生在无菌、宽敞的环境下进行手术的必要条件,也是减少术中污染,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本院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将布局缺陷的手术室进行统一调整管理,对手术室的人员、物品进行统一管理,为手术医生创造宽敞、便捷的手术操作空间,并对洁净手术室及消毒中心采取一体化管理、设计、建设,**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人术部自7月~10月,正式使用1年余,情况良好。现将概况介绍如下:手术室位于三楼,和病理科、血库、ICU等相邻,便于联系工作。洁净手术室送风形式为垂直层流;层流级别:三个百级净化手术间分别有单独的层流系统,目前多用于神经外科和关节置换手术,将来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可用于器官移植及体外循环(continue)手术,其余手术间为万级净化,内走廊为十万级净化。为达到手术间相对密闭的要求,手术间不设窗户,侧门与外走廊相通,平时不开放,在手术结束时运送污染器械、废弃敷料、脏物。
1.2 手术室特点
手术间空气流向由中心扩至四周,手术区与周边区有分离。手术间级别与手术区的关系:Ⅰ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85 m、两端至少各外推0.36 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Ⅱ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58 m、两端至少各外推0.37 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Ⅲ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恻边至少各外推0.38 m、两端至少各外推0.35 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Ⅳ级手术室手术区与周边区无分离。
1.3 室内布局的缺陷造成问题的缘由
1.3.1 基础设施
层流手术间面积相对较小,空间不足,室内物品堆置过多,非合理的布局设施,都对手术操作进行影响。
1.3.2 麻醉(anesthesia)实施区与手术区分隔不清
在进行头、面、颈部等手术时,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工作区域分配不当,产生相互干扰,并在影响操作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1.3.3 设备、手术仪器(appliance)摆放不合理
术前对手术没有进行充分估计,未明确主刀医生及其他手术医生的具体操作位置(position ),在手术过程中临时需增加仪器。不合理的摆放,造成手术医生操作空间小,影响手术操作,影响手术进度,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4 措施(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方法
1.4.1 人员管理
1.4.1.1 严格控制(control)人员进出 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后进入手术间。本科(undergraduate)医生要参观本科手术,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由手术室发参观卡,凭卡方可进入。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向医务部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1]。
1.4.1.2 严格着装管理要求 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物,离开时将其放在*位置;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1.4.1.3 加强对各类人员的管理 让他们建立起严格的无菌(fungus)理念及较高的医院防范(解释:防备、戒备)感染的意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管理[3]。净化手术室各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在手术室墙面四角、净化机组、天花板、走廊、新风机、排风机都设有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维修和更换,严格保证室内空气的无菌。手术室装修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净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严格手术人员消毒洗手时间,限定参观人员数,制定规划行走路线,控制(control)手术室人员流动量。自身感染的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1.4.2 物品管理
1.4.2.1 室内物品数量要固定 输液瓶、输血器、缝合线、橡胶手套、套管针等,每个手术间设置固定的基数,术后由巡回护士按基数补充。专科手术间按照专科手术的特点,配备固定的专科用物。洗手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备全物品,尽量减少人员出入次数。
1.4.2.2 术后污物的处理 术后污染的敷料、垃圾分别放入污物袋及垃圾袋,由工人从外走廊运走。器械、污桶由工人浸泡消毒,刷洗后根据房间号,放在侧门后备用。器械初清洗后由外走廊送至中心供应室清洗间。
1.4.3 术中管理
巡回护士应保持手术间内物品的清洁整齐,设备、仪器(appliance)的布局是否合理化,减少无用物品的放置,保证手术间内空间的宽敞,并确保手术在层流手术间的手术区域内进行。整体要以手术为中心,为手术医生创造宽敞、便捷的手术操作空间。
1.4.4 加生清洁管理力度
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清洁工作须采取湿润式清扫,在净化空调循环系统中进行。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消毒液各擦拭1次。1周须清扫1次。医疗设备等用具进入洁净手术部前,必须安装完毕、擦拭干净。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消毒液清洗1~2次。
2 结果
本院新人术部于7月~10月,正式使用1年余,不仅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提高手术整体配合质量,也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fungus)质量。ICU病房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室,**、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护理、综合**、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等服务。保证手术室空气综合洁净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率,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3 讨论
实施科学的手术室管理干预,将手术室护士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strength)。手术室护士能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钻研手术室的专科业务、技术[4]。再结合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间合理紧密的布局,就能确保手术时医生在无菌、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大大减少术中污染,确保整个手术的成功[5-6]。同时,消毒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集中管理,确保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专业化、程序(procedure)化,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畴,也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学科的发展,为医院今后全面化科学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是一种理想而又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Management model)。
..照创美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空气净化设备,术室洁净净化工程,中低高校洁净室设备,实验室净化设备于一体的研发与安装销售。欢迎各位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