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
冯青明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青明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青明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有些都腰腿疼痛非常厉害,还有那相互按摩,吃中药,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膏药店铺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膏店药铺,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膏药试用贴,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55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膏药店铺开张了。冯青明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膏药店铺时价最低是5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贴膏药谁不来!冯青明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贴膏药按摩,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1000多人。他挣钱的奥妙在于和仁和左传筋骨贴合作。每份1元的膏药试用贴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都是亏本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个人,每个人用好了再买几张 几盒 ,就是靠着这样前期亏本先让客户体验的经营,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青明已身家上数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仁和左转筋骨贴仍是1元价体验价。人称他“1元钱膏药大享”。
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人的弱小和强大是靠战胜自我宋决定的。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而且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真正开始自己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磨练的开始。
开栏语: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正回为如此,你身边成功者的经验显得弥足珍贵。阅读她们,走近她们,感受她们。本报将陆续推出烟台女性创业故事。
她曾是招远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丈夫事业非常成功,她完全可以在东郊的别墅区尽享“阔太太”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创业,一年时间拼下千万家业。吴小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小生意到千万富翁,有时只隔了一层纸,只要找对了方法并付诸行动,拥有遭遇挫折时的那份坚韧,一切都有可能。
丈夫:你疯了,想上天?
吴小双初中毕业就开始做生意。她在招远开过裁缝店,卖过服装、化妆品。2001年,她随丈夫刘大能来到了烟台。当时,丈夫事业如日中天,在东郊买了豪华别墅。由于女儿刚出生不久,加上对烟台一无所知,整整一年时间,她没有做什么事,但脑子一刻也没闲着。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随丈夫去老家探亲。一个做面食的亲戚麻花卖得特别好,吴小双尝过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自己肯定可以做得比这更好吃。人们吃它主要是图“卫生、方便”,麻花原本是在大街上卖,人们看不到它的制作过程不放心,如果把它放进专卖店里,让顾客从橱窗就能看到整个加工过程,肯定受欢迎。
当丈夫发现她正在做的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女人“疯”了!放着好好的“阔太太”不当,却要去炸麻花,这不跟摆地摊一样吗?挣这点小钱还不够丢人现眼的!但吴小双还是义无反顾地进京请教专家,选定了最满意的配方。
有了配方,店怎么开?怎么能销出去?怎么连锁?怎么加盟?一个初中毕业的女人到书店找了不少经营方面的书来看,从书本上研究肯德基、麦当劳和国内着名中餐连锁店的经营方式。丈夫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加盟?你还想上天呢!”
开业当天排长队
2004年3月,在丈夫及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满腹辛酸的吴小双在烟台大学附近的莱山菜市场上,开出了凝聚着她梦想的第一家麻花店,取名“弘祥”。
她决定走低价路线,以量取胜。由于用料考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麻花,别人卖食品对半赚,她却将利润设定为每根赚两毛钱,打出了“1元1根,买三赠一,买五赠二”的招牌。
开业当天竟卖出了4000多根,到晚上9点钟才勉强关上门。第二天,人更多,最长的时候排了八九十人。排队让吴小双伤透了脑筋:排到别人家门口,挡了人家生意,排到路上,又堵了交通。有时,顾客还因为插队打起了架,连吴小双自己从店里拿麻花出来,都会遭遇一大片“抗议”。?
麻花配方70万不卖
吃麻花要排队让刘伟红的生意很快在烟台有了口碑,不少人找上门来希望加盟。4月份,吴小双拿到第一个加盟店的9000元钱,她高兴得睡不着觉,把钱放在枕头边,她跟老公说:“你看,我的第一个店,成功了。”丈夫扔给她一句话:“9000元值得你累成这样?”
5月的一天,一个浙江商人开出50万元的高价,要买吴小双的麻花配方。吴小双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人是个骗子,要么就脑子有玻。丈夫觉得这人是个傻子。那人却很诚心,十多天来了三次,最后将价格加到70多万。然而就在这十多天时间里,吴小双在烟台地区的麻花店增加到了十几家,发展势头让吴小双看到了配方的价值,她决定给多少钱也不卖了。
这个70万元没有卖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吴小双手里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来越忙,每天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让她应接不暇,她的两部手机一直不停,两只耳朵压得生疼。她没时间洗澡,因为短短的10分钟会有20个未接来电,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电话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电话就害怕、恶心。她的办公室外面永远排着一大堆等待洽淡的客户……□生意家庭难两全在丈夫潘洪成看来,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顾好家,出去工作也要做点体面的事情。他始终觉得,炸麻花是个下贱行当,跟摆地摊差不多。吴小双在菜市场卖麻花让他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朋友说他:“快让你老婆把店关了吧。”丈夫出去吃饭都不爱带她,嫌她身上一股油味儿。跟吴小双在同一小区居住的“阔太太”们揶揄中透着不屑:“哎哟,你怎么干这个?至于嘛!你干一年还不够你家一天的开销。”吴小双却觉得,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可以,生意不分贵贱。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4年6月份,焦头烂额的吴小双声带突然出了问题,嗓子哑得不能发声。刘大能不得不替妻子接电话。这短短的半个多月,刘大能受到很大启发,他觉得只要做好了,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大。他改变态度正式参与到麻花店的经营中来。
吴小双的父亲曾经是她样板店的经理,开业一年一个店就赚了22万,但是刘伟红却发现了问题。为了省钱,父亲减少了灯具,舍不得在白天开灯,更让她生气的是,为了节省成本,父亲竟然用非食品专用的“垃圾袋”装麻花,说他,他还振振有辞:“学生买一根麻花,要俩塑料袋,买三块钱的四根麻花,他要四个塑料袋,这一个塑料袋5分多钱,它不浪费吗?”再后来,他一看到吴小双,就赶快把垃圾袋藏起来,等她一走,他又拿出来用。
因为这些事,她和父亲经常吵架,有几次都把父亲气跑了。更让吴小双着急的是,一些员工在成了骨干成了熟练工的时候,增加工资也留不住人,走得莫名其妙。后来,她发现原因出在父亲身上,他对员工“看”得很紧,还经常训人,员工特别压抑,影响了积极性。
2005年3月,吴小双已经不能再容忍父亲的作派,她很正式地向父亲提出:“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总经理的身份跟你说,你回家吧,你被开除了。”她转过身对工人们说:“你们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气了。”解除了经理职务的父亲,被吴小双打发到仓库做配料管理菜园。
开公司就像生孩子
曾有人出一千万买她的品牌,她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她说,开一个公司和生孩子是一个道理:轻易不要去开创,一旦开创了,就要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养,不是万般无奈,母亲不会舍弃自己的孩子。而怎么做母亲就需要技巧了。
“创业容易守业难”,许多红火的连锁加盟店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她必须时时警醒,不断推陈出新,现在,除了推出蜂蜜小面包外,麻花已经增加了十几个品种。她经常检查各加盟店的经营情况,对不正规经营的店铺进行“停料”制裁。做就要做最好,这是她的一贯作风。
目前,她已在全国各地开了500家连锁店,无论开在哪里,哪里就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一年多来,靠连锁经营,吴小双已经拼下了千万资产。这几天,正在洽谈一个新项目,《仁和左传筋骨贴》。
为了她的麻花生意,吴小双付出了太多。一个29岁的女人甚至没有时间为自己买身像样的衣服,永远是一身黑衣,“五一”时还穿着冬天的棉马靴,直到前段时间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才匆忙买了一条红披肩勉强上镜;由于长期的奔波,她的腿肿得像牛腿,双脚起了成串的泡,磨破了,化脓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长期的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仁和左转筋骨贴,让他的身体不再疼痛,腰腿再也不用伸不直,果断加入仁和左传公司,成为天津 杭州仁和左传总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他要拼搏一次,她心里很难过。但她没有办法停下来,用她的话说“上了套”了。回想自己吃过的苦,吴小双说,真的没有勇气重新来一次。她最大的愿望早一点遇到仁和左传公司,赚钱轻松又能帮助身边的人,每天睡上一大觉,多么美好的生活,现在感受着这样的生活。
仁和左传筋骨贴有着实至名归的品牌**,完善的售后服务,受众群体广,复购率高,销售机制好以及完善的商学院教育系统,成熟的品牌渠道经验累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网全渠道广告推广支持、上市公司文化底蕴,凭借这雄厚实力,再借助强大的上市品牌号召力及良好的产品效果,迅速的抢占了大健康市场,成为了膏贴行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