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的形,指的是奇石的外观形状。石头的外观形状,主要是由石头表面的起伏、凹凸、孔洞、褶皱、沟槽这些因素构成的,另外,石头的体积大小,以及长、宽、高的尺寸比例,也是构成石头形状的重要因素。奇石的形不包括石头纹理所构成的图形。有的赏石理论研究者把石头纹理所构成的图形也归为奇石的形,那是不恰当的,那样会使“形”与“纹”的概念发生混淆。
在奇石形、质、色、纹四大要素中,形,是造型类奇石重要的因素。一块石头能否成为造型类奇石,首先看它是否具有奇特的外观形状,即使纹理画面石,外观形状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不过纹理画面石对形的要求,恰好与造型石截然相反,它要求的不是奇特,而是规整。规整而且扁平,才是纹理画面石的理想形状;奇形怪状的石体、凹凸不平的石面,不能给纹理画面提供理想的“画纸”或“画布”,这对纹理画面石来说,只能是缺陷。
本文要着重探讨是造型类奇石的形与它的内蕴关系。
造型类奇石的外形,是造型类奇石内蕴的物质条件。没有一定的*特外形,就没有一定的内蕴。任何一个赏石者,都不能无视一块造型石的外观形状,没有根据地赋予它以一定的内蕴。
造型类奇石的内蕴,可以归结为趣、韵、气3个字。
趣,就是趣味性。造型石的趣味性,主要存在于象形石。这类造型石,其趣味性是一般人容易感受到的。人们玩赏造型石,大多钟情于象形。这是不足为怪的,无可指责的。因为象形石天生状物象形,或惟妙惟肖,或变形夸张,或形神兼备,令人喜爱;再说具象石毕竟较为难得,物以稀为贵,具象石往往比抽象石较有**,因此自然成为收藏者猎取的对象。觅石,面对一块造型石,一般都是先看它是否状物象形,是则取之,否则再看它是否奇特、有韵、有“气”。
韵,就是韵致、风韵。能够状物象形的石头毕竟较少,大量的石头是什么也不像。有的石头虽然什么也不像,但玩石人还是感到有看头,这是因为那些石头,能让我们感受到某种风韵。有的造型石,细细品味,可以体验到它给你带来的某种感觉,例如朴拙的,或峻伟的,或挺拔的,或刚毅的,或古朴的,或清新的,或清丽的,或雄奇的等等,这就是石头的韵。
气,就是气质,也叫风骨、品格,是一块石头能够让人感受到的某种精神特质。“气质”是指一个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例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等,本来是**于人的。把用于人的个性特点的概念用于赏石,使石头人格化,以便赏石悟道,鉴石修身,这正是传统赏石文化的一大特点。有的造型石,慢慢琢磨,你可以体会到它会给你某种感觉,例如凝重的,或怡然的,或豪壮的,或的,或高古的,或灵巧的,或纯真的,或敦厚的,或温柔的,或威严的等等,这就是石头的气质。你的这种感觉越强烈,越是说明这块石头有气质。
要想找到一块有韵或者有“气”的造型石,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客观条件是这块石头应该造型奇特(当然质、色也是*要素),能够给人某种强烈的感觉。平淡无奇的石头不可能给人什么感觉,它就不可能有韵,也不可能有“气”。主观条件是觅石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素养和悟性,否则也就无所谓感觉了。这个问题已有很多文章论述。
觅石,尤其是觅造型石,不要一门心思只想觅得具象的石头,不要只用眼睛去寻觅,要学会用心灵,从整体去把握、感受石头。有的人喜欢牵强附会地硬说一块石头像个什么东西,可是往往说了半天别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他还自以为“善于发展”。这种“善于发现”,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人们在赏石藏石实践中,为了挖掘奇石平面构图和**造型的艺术意蕴,往往在立体景观石上搁置一些小摆件,以产生出深远、高远、平远的视觉艺术效果,触发构思命题、确定主题的灵感。赏石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艺术享受,玩石者常以自己的审美情趣,陶醉于“象外之象”的深广意境中,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个小摆件,使得本来静置的石头变成了令人玩味无穷的艺术品。
笔者根据长期赏石经验和体会,一般情况下,对体量较小仅反映局部景观的奇石,不宜搁置摆件,否则容易造成“画面”拥塞,比例失调,破坏造型的完整性和距离感;对中等体量呈局部景观的奇石,可以搁置一两个小摆件于石体或底座部位;对中等体量呈全景观的奇石,可搁置一两个小摆件于石上的过渡部位;对大体量的奇石,无论是呈局部景观或全景观,都应按照造型内容,拉开距离,在石体上作点缀式陈列。又如,笔者藏有一方题名为“奇崖探幽”的广西幽兰石,石体造型诡谲,崖体分为左右两个崖**;左面崖**形成一个峻峭避雨崖,右面崖**突兀飞扬,凌空倒挂,峥嵘而又幽雅,不失为高人隐居之地、人人向往的仙境。搁置摆件时,如果在两个崖头下都放上摆件,则显得呆板、对称,而又做作,不如在崖**与底座之间空间较大处搁置摆件,不至于让人感觉到压抑。因此石石体较大,故选择了稍大一些的摆件,以达到画面和谐的目的。
在立体景观石上搁置摆件,应该以石体景致所反映的纵横、高低、局部和整体的造型结构,以及可能创造出的意境进行构思安排。按照生活常理,奇石的“画面”中,无路径处鲜有仕女临风,无山麓、深涧处不无樵夫,山腰处莫安塔,山**部不设阁,这些都是搁置摆件时应当充分考虑的,不可随意点染。从赏石的视觉效果出发,奇石的景致视感近,则将摆件置于远处或不显眼处;奇石的景致视感远,则将摆件置于近处或显眼处。当然,这些安排并非,只是在赏石藏石实践中,克服堆砌,避免直露,杜绝夸张,消除雷同,尽量体现出一种含蓄、和谐的自然美,否则就会产生“画蛇添足”的负面效应。
有些石友平时在赏石时喜欢苦思冥想,但是因缺少有益的点化和启示,往往收不到满意的审美效果。合理巧设摆件,能够反映出赏石藏石者那种胸中藏丘壑,意蕴出天巧的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将自然风光、艺术造型、审美理念合为一体的艺术语言,对点化赏石意境、升华奇石品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奇石的收藏、欣赏讲究意境,我觉得反映其意境主要有三个要素,也就是说要从三个方面来体味它的意境。
雅 对雅字的本身,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它,只要知道雅就是代表美好的意思即可。那么,什么样的奇石才能称得上雅呢?虽然目前众多奇石收藏家说法不一,但我个人认为:一是品相好、完整无损,这里所说的无损是指不是人为的损,不能有人为的雕刻、打磨、塑造等。二是质地好,有石皮(即包浆)。奇石收藏家们一般认为,奇石的硬度在摩氏3度以上其质地就算上品。三是形状、图案符合自然物体的结构原理和反映历史故事的情节、诗意,这一点是雅与否的关键。四是有精气神韵,玩石的人常说:“石不能言可人”、“石有灵气”,就是指它的精气神,反映不出生机的石头称为“死石”,“死石”又何谈雅呢?
憨 憨字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从字义上解释是呆、傻的意思,但在人们生活中,憨成了褒义,正如平时我们讲到某家的小孩很“憨”、某人很憨厚,实际上是说人很老实、很可爱、很受人尊重。奇石也是如此,有时也很憨,而且憨得出奇、憨得可爱,或许它没有图案、纹饰和色彩,没有瘦、皱、漏、透等特征,但是它表现得异常的素、异常的“呆”、异常的实,甚至呈现出拙象,这样的憨石,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很高的意境,能让玩石的人产生联想,甚至常常为其憨像而捧腹自乐,爱不释手。
残 这里所说的残是自然的残,而不是人为的作残。刻印的人都知道的残破美,所以刻印的人每当刻好,发现有崩的现象,并不因残而弃,反过来可能因残而叫绝,有的人刻好后,有意无意地在坚硬的地面上摔两下,让其自然残破,达到美的韵味。
总之,我所谈的奇石意境,只是从现象上来谈论的,在欣赏奇石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它自身所具备的“人文”气质和韵味,要用科学的、客观的、艺术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故切忌用主观的、臆想的、机械的方法硬找自我感觉。
武进区湖塘聚宝阁艺术品展览服务部,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品运营单位。**全新经营模式,集艺术品服务、销售、文化交流及展览展销等多元化运营平台,并利用高效的媒体手段实时向国内外发布藏品信息。以诚信、创新的服务缔造收藏投资新格局,努力成为艺术品行业的成员。 自创业以来,始终坚守诚信规范的经营模式、客户为上的宗旨,公平、公正、公开的职业准则和重信誉度、重质量、重服务的敬业精神。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恪守“守法、诚信、文明、优质”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我国的《文物保》、《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照的规定,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公司以精心组织、谨慎操作的服务态度竭诚为艺术品收藏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必将秉求:诚信为本、公正为魂、专业为先、务实为要的企业文化理念,带领的收藏爱好者走向通往世界的康庄大道!服务于的收藏行业,服务于文化艺术品行业,将*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服务好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者,较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