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债权受让人进行转让通知或者贵司委托债权受让人进行通知,将会有以下法律风险:
1、债权受让人进行通知,对方有可能会拒收,并且拒不履行债务。
由于贵司委托债权受让人进行通知,在所有通知的信函、挂号信和快递的落款上均为债权让与人,对方如果不主动与债权受让人进行联系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则其有可能以未收到债权通知书而拒绝向受让人履行债务,即使其已经收到债权通知书,也有可能以无法确认债权转让事由而拒绝履行债务。
2、如果发生诉讼,则势必贵司将成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由于证明债权转让必须要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且要进行一系列核实,因此债权受让人如果直接起诉债务人,则法院为了保障债务人的权益,势必将贵司作为第三人,参与法庭调查,在确认贵司与债权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关系之后,再确认对方已经收到债权转让通知。此时贵司还是会遭受诉讼之累。
3、一旦诉讼未认定债权通知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有可能影响诉讼时效。
由于债权受让人对债务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是否对债务人产生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判定不一,各地的法院认定也都不一样,因此无法确认能否取得均为支持其产生效力的判决。一旦司法认定为其债权转让通知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则债权受让人发出的债权转让通知和之后发出的债务催收信函也都无法起到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那么有可能在起诉的时候已经丧失诉讼时效,这对贵司和债权受让人的权益保护将有极大的不利。
因此,建议贵司还是亲自通过挂号信和特快专递的方式进行债权转让通知。
债务人对债权受让人受让的债权确认后,不得再就该债权提出异议。
上海市高级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涉及债权转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沪高法民二[2006]13号)
(七)、债权让与人、受让人与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合同中对转让的债权金额予以确认,债权受让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对该债权金额予以否认的,应如何处理?
当事人在债权转让合同中对转让的债权金额予以确认,债务人在嗣后予以否认的,如无充分的证据或理由,债务人不能其在三方协议中对债权金额的确认。因此,对债务人就债权金额提出的异议,法院一般不予采信。
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时诉讼时效中断。
《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第十九条: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但未通知债务人,后债权人又接受了债务人的还款,第三人可否主张债权人构成不当得利?
《武汉**有限公司诉中国**支行债权转让纠纷抗诉案》湖北省高级法院再审认为,本案中的三份债权转让协议,份和第三份转让协议成立且有效;第二份转让协议,因受让人农行安陆支行未依约履行付款义务而失去效力。农行安陆支行在将本案所涉及的78万元债权转让给长城公司汉办后,仍接受福兴公司的履行,应属不当得利。宝捷公司受让本案所涉及的78万元债权应受法律保护。宝捷公司在要求原债务人福兴公司履行债务时,发现农行安陆支行此前已接受福兴公司的履行,有权要求农行安陆支行返还78万元本息。原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检察院的抗诉理由成立。
债权转让中,债权人未向债务人履行转让通知义务,是否影响债权转让本身的效力?
《**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集团有限公司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案》2005年4月5日中华共和国法院民事判决书(2004)民二终字第212号:
关于债权转让通知义务的履行是否影响债权转让协议的效力的问题。《中华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款规定:"债权人转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据此,债权人未通知债务人的,则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并非影响该债权转让的效力。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在案件审理中,债务人以原债权银行转让债权未履行通知义务为由进行抗辩的,法院可以将原债权银行传唤到庭调查债权转让事实,并责令原债权银行告之债务债权转让的事实。"可见,债权转让通知义务在案件审理中仍可履行,债权转让通知义务未及时履行只是使债务人享有对抗受让人的抗辩权,它并不影响债权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债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因此,向债务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并非债权转让协议的生效要件,**公司广州办事处没有及时向债务人和担保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并不影响其与中鼎公司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也不能因此认为中鼎公司未取得本案债权。
同意债权转让的意思表示不构成对超过时效债务的重新确认。
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为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下设金融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涉外及海事海商法律事务部、民商事法律事务部、公司及劳动法律事务部、建筑房地产法律事务部、刑辩法律事务部、行政法律事务部等八个业务部及行政人事部、财务部两个管理部。业务范围涉及民商事、刑事、金融、房地产、知识产权、涉外、海事海商、行政诉讼、企业法律顾问等多方面的法律服务。本所设有城阳分所,李沧分部,西海岸分部。 本所总部现有执业律师六十余名, 多人次被授予青岛市优秀仲裁员、青岛市优秀律师、青岛市优秀女律师、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青岛市李沧区巾帼之星、青岛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人次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本所律师多人次被聘任为山东省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山东省律师协会教育培训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律师协会环境和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律师协会理事,青岛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公司专业委员会委员,行政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律师协会培训教育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女律师专门委员会委员。 执业理念:本所秉承“客户第一”的原则,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执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