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好养小龙虾就一定能挣钱吗?这些风险你必须得关注!
年来小龙虾养殖*,鱼塘改造、低洼稻田改造、旱田改造越来越多,但是近些年小龙虾养殖成功率不高,只有少数龙虾养殖户赚钱,很多都处于亏本的状态,再加上过度开挖面积,导致小龙虾养殖产量逐年提高,市场风险陡然增加很多。
近些年主要精力放在小龙虾养殖塘口服务上,知道小龙虾盈利与否主要体现着以下几个方面:
1) 苗种养成率、回捕率很低。
2) 死亡率高,范围广,死亡迅猛。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3) 规格和亩产量难以提高。
看点一、 首先谈苗种养成率低,不得不先谈放苗成活率的问题。
1、近年投放当地苗种比外地苗种成活率高;
2、用面包车等保温保湿的运输方式比摩托车敞开式运输的成活率高;
3、春季低温期间降温期间放苗成活率不好,夏季高温期气温越高,时间越到中午成活率越差。
究其原因,应该在高温、风力等问题导致鳃部失水、水温过低导致虾苗活动力差,水温差别大导致苗种受应激影响大。
4、初一十五前后虾大量脱壳后虾壳偏软,运输受挤压容易出现大批量死亡。
5、用食盐、消毒药物泡苗子成活率反而低,大致可能是鳃丝受到损伤。
6、有的苗子刚放下去没有死亡,2~3天后苗种出现大批量死亡的现象,虽然是个例,但是损失巨大,背后的原因要深思。我的估量是苗种放塘后受刺激,然后脱壳,遇到水体硬度及溶氧不够的问题造成大量死亡。
7、而投苗后苗子本身没有死亡,池塘大规格龙虾却开始死亡的现象,应该是疾病传播的问题。
看点二、 苗种投放成功的话,后期就是养成的问题。
1、合理的密度:较开始苗种供应商为了提高销量,建议苗种投放量在100斤~200斤,大致在1万~2万尾左右。而很多人养出来还没有投放的多或者略微多于投放的量。这里面肯定是存在问题的。投放的苗子是1钱左右,卖出的龙虾大抵在5钱左右,好的甚至在8钱左右。这里面有5~8倍的翻倍率,如果成活率好,应该可以到1000斤以上,为什么产量却跟不上去。这就是要探出龙虾养殖合理的密度。本人去年跟踪一个塘口,亩投放量在6000尾(60斤),亩产量可达300斤,并不是说这个密度就是较合适密度,但是养成率、回捕率却比较高,大家可以继续尝试较合理的密度出来。
2、苗种养成率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合理投饵,防止互残:饵料不够或适口性差肯定相互残杀厉害,很多人在苗期不注意肥水和投喂粉料是导致虾苗成活率差的一个关键。龙虾苗期对饲料的粒径有要求,如果颗粒过大,苗期的龙虾是吃不到的。
对于投料方式方法和投饵量要灵活掌握,很多人跟料不及时也会造成自相残杀。我提供一个简单的思路,就看池塘浑水和夹断的水草情况,哪里浑水夹草哪里加料。水温降低减料,水温上升加量。6~8月缺氧爬坡期间夜晚减料,光照较好溶氧充足时龙虾会下去,这时候就投喂饲料。
看点三、回捕率问题
1、谈到回捕率的问题,就不得不谈龙虾打洞的问题。7~8月龙虾基本性成熟,遇到水环境变差、水温过高及暴雨后水位突变的情况会出现打洞。避免草烂后水体溶氧差,高温期增加漂浮水草降低水温,暴雨期间排水管要处理好,避免水位猛增。
2、再有就是池塘护坡越长,龙虾起捕越快;然后必须及时起捕,减少互残。
看点四、关于龙虾死亡的误区及分辨方法
1、误区之一:龙虾不易发病
很多人觉得龙虾好养殖,认为很少出现死亡,毕竟是臭水沟都会存在的物种。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臭水沟里面水清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龙虾,但是水质出现变化后,较先死亡的也是龙虾,没有死亡的也是进洞避害了。
2、误区之二:死虾就是发病
谈到龙虾死亡,相信你肯定首先想到也只能想到发病,可是现实却有很多不是发病的征兆。
夏天很多人下地笼的时候会发现,整个池塘的地笼,总有那么两个地笼的龙虾出现无力死亡,而其他地笼龙虾却活蹦乱跳的。这种情况接触的多了,就发现到一点,往往是这两条地笼附近水草特别多,或者处于下风口深水区的地笼。这个跟局部缺氧有关系,须知水草夜间也是要吸收水体氧气的,如果水草过多,局部的溶氧跟其他地方是不一致的,如果地笼内龙虾多,就会造成缺氧的情况,表现出地笼龙虾无力死亡。
走暴(突然下大雨)的天气较易导致大量龙虾死亡,特别是水草连片的沉在水底或者是少量的漂浮在水面的情况。走暴天气增加水体对流,底泥耗氧**质释放到水体,快速消耗水体溶氧,加上水草大量耗氧,水草漂浮水面后,制造的氧气大部分散发到空气当中,就会造成缺氧翻塘。如果这种池塘水草密度合适,局部漂浮水草很厚的情况下,反而不会出问题。
龙虾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在坡边、水草上趴着一动不动的情况,很多人会误以为发病,如果这个虾在坡边、水草上趴着不停吐水,人驱赶不下去肯定是缺氧,但是很多情况是人靠近驱赶后明显看到退缩的情况,个人认为是龙虾要脱壳的表现。龙虾脱壳一般在夜间进行,至于为什么是白天看到这种现象,应该跟水体溶氧水平有关。溶氧水平高的时候夜间自然能脱壳,如果溶氧水平不高,龙虾会等到白天溶氧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脱壳,这才表现出趴边上草的情况。
3、龙虾死亡的原因分辨
小龙虾死亡分发病和脱壳是溶氧不足造成死亡这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可以从每天死亡量的变化上进行区分:发病时死亡量呈倍增的现象,而另外一种,也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突发死亡特别多,呈现出十倍甚至是数十倍的增加。
龙虾每天都有少量脱壳,但是在某几个特定时间段脱壳特别多。如初一十五,雨后天晴气温猛增或者长时间天晴逢降雨这几种情况下脱壳比较多。
如果在气候不稳定期间或长时间阴雨期间,水草覆盖率过大水体清亮或者没有水草水体发红发黑的情况下龙虾脱壳都会遇到遇到死亡的现象,如果大量脱壳期在天气突然恶化(走暴、闷热),水环境突然变化(严重缺氧)的时候,脱壳死亡就尤为明显。
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去周边看下,没有死虾的池塘这两天脱壳多不多。对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要充分提高池塘溶氧水平,提高水体中水草藻类的产氧能力和大气融入,降低池塘耗氧生物量,熟练掌握龙虾脱壳周期,及时增氧,有必要可以装微孔增氧机。
看点五、 关于规格和亩产量
我们知道龙虾只有脱壳才能生长的,影响脱壳的因素有很多,水温、营养、水质、光照和光周期、个体发育阶段。
首先谈水温,冬季只要水温合适,也是可以看到龙虾脱壳生长的,而夏季高温期水温过高的话,相对于4~6月份水温合适的情况下脱壳间期会延长。龙虾脱壳较适的水温到底是多少,这个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现阶段的情况是冬季天晴低水位反而有助于苗种生长,冬季高水位有助于提高苗种成活率。夏季高温期需要通过增加漂浮或挺水植物遮荫、提升水位、换水等措施降低水温。
然后是营养的问题,苗种密度过大、饵料营养不够、野杂鱼过多抢料以及投喂方式的问题导致龙虾规格上不去的情况频现。及时卖出大规格龙虾,根据投饵量判断亩产龙虾重量、根据地笼起捕龙虾大小比例判断虾苗大致数量,及时起捕大规格龙虾和虾苗。饵料营养要根据龙虾生长需求来定,野杂鱼(包括蝌蚪)需要及时处理,投喂方式除了要投饵量及时跟上外,还需要水草密度合适,留出龙虾吃料活动的空间,增加投喂量的区域根据夹草浑水区域来定,龙虾异常爬坡上草时注意改变投喂策略,等到龙虾下去后及时按龙虾活动区域投喂。
水质问题,首先是溶氧的问题,整体溶氧水平高,特别是夜晚溶氧水平高,龙虾脱壳翻倍率好,水体硬度要在一定合适的范围,不能过低。其他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需要根据情况来处理。
光照和光周期,有研究表明持续光照会抑制虾体脱壳,和在7~8月持续晴天表现出龙虾脱壳间期延长很多,甚至有不变天不脱壳的现象,需要我们增设遮荫的挺水、漂浮水草。
个体发育阶段,很多人怕红壳虾苗,认为红壳虾苗长不大,又怕进到软壳苗子不耐运输。其实红壳苗子和投喂量和水温有关系,只要虾苗的夹子大小比例合适,是可以做苗子的。真正性成熟的龙虾,夹子就已经表现出性特征,包括夹子和身体的长度和宽度比例,是可以判断龙虾苗子的好坏的。
其实龙虾生长速度特别快,如果虾苗密度合适(一亩6000尾左右),30个粗蛋白的优质饵料,如果投喂得当,虾苗吃料正常,可以做到25~30天达到7钱以上的上市规格,那么如果苗种能跟上,做到轮捕轮放,死亡控制住,产量就会有很大提高。湖北可以做到一年4个批次以上。如果每个批次能做到250~350斤,产量应该在1000斤以上。
其次是翻倍率。回捕产量和投放量的比值。投放一斤100尾左右的苗子,比较好的塘口能做到5倍以上的翻倍率,较普遍的翻倍率只有3倍,有的甚至达不到,这里面肯定有管理方面的问题。
未来龙虾的养殖,应该是走精品虾、拼产量的路线,只要龙虾性成熟前,都可以继续养殖,我跟比较要好的养殖户谈到**7钱的龙虾不要卖,是因为4~6钱的龙虾脱壳出来,只要饵料充分到位病害等导致的死亡防住,大抵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水产养殖中常用消毒剂总结大全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作为*五代消毒剂,真正达到了高效、安全、无残留,但因其目前使用成本偏高,多用于虾蟹及一些名优水产品养殖上。
过硫酸氢钾
过硫酸氢钾是强氧化剂,可以中和亚硝酸盐,一般用作消毒改底。
杀菌效果强,见效快,消毒作用强。可以杀水体中的藻类,抑制水体中的有害细菌繁殖。
漂白粉
漂白粉一般适用于清塘时是消毒;漂白粉可以杀水体中的生物;不适用在养殖时期使用。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用作消毒剂、除臭剂、水质净化剂。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物即放出新生态氧而且杀灭细菌作用,杀菌力较强,但较易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
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用于水体中的消毒,安全性强,能杀灭大部分的活菌、真菌和病毒,有效降低发病率。
二氧化氯
氧化氯易溶于水,消毒作用不受水质酸碱度的影响,杀菌能力强,能够改善水质,不损害浮游生物。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细菌芽胞及噬菌体。
生石灰
生石灰在干燥状态无消毒杀菌作用,当石灰解除到湿的物体才能显示碱性才具有杀菌的作用,生石灰在使用时,使用不当会起反作用。
二氯海因
二氯海因含氯含量高,气味轻,作用温和,杀菌所需浓度高,作用时间较长,有效氯释放缓慢。
汪开毓老师全面讲解消毒剂:11大类消毒剂,原理优缺点,简单明了
水产养殖,用药防控病害在日常养殖管理中**。但由于许多水产养殖户不了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的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经济上的浪费。有的养殖户还受到一些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及技销售、技术人员的误导,购买一些不必要的产品,花了真金白银,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防治效果,有时甚至因用药不当或假药延误防治时机,导致养殖水产品全军覆没。此类事件也常见于各大报端。
消毒剂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品类种类繁多,形形色色的各种宣传,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
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稍微对消毒剂的成分及主要功效有所了解,追根溯源,必然可以拨开云雾,较不会被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语所迷惑,找到适用于自己的产品。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汪开毓曾在湛江海博会上,针对消毒剂的分类和具体功效做了详细的解说,水产热点编辑根据记录汪老师的课程笔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希望可为广大的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一、常用消毒剂的分类
一)依据化学成分分类
1、醛类消毒剂。
2、杂环类消毒剂(气体)。
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4、卤素类消毒剂。
5、酚类消毒剂(有毒且不易降解)。
6、醇类消毒剂(使用浓度高)。
7、胍类消毒剂(成本较高)
8、季铵盐类消毒剂 。
9、重金属类消毒剂。
10、复方化学消毒剂。
11、生物消毒剂。
二)依据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分类
一:小龙虾的生物习性
1:龙虾和河蟹一样属于甲壳类,生活环境需要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所以调水很重要,种草以伊乐藻为主。
2:龙虾属于杂食性生物,所以投喂饲料以30蛋白的河蟹饲料为主,膨化饲料较好,膨化饲料水中稳定好,不会浪费和散掉,推荐用南山饲料幼蟹586,中蟹933膨化饲料;
3:龙虾好争斗,会自相残杀,所以投喂量要相对大一些,较好早上也投喂20%左右的饲料量;
4:龙虾也是蜕壳生长,由于精养密度大,蜕壳时间要快,需要钙含量高,建议每10天左右补钙一次,量可以适当加大;
二:小龙虾的管理
1:种草,面积占塘口一半以上,水质需要活爽,建议前期用一些肥水的和EM菌种调节水质。高温季节较好每天加新水(外源水好的情况下)
2:塘口面积不适宜过大,10到20亩左右为较佳,水位高温季节在80厘米左右,不建议**过1米。
3:龙虾苗下塘之前需要泡苗,较好就是蛭弧菌泡,下塘之后泼洒维生素C。龙虾苗一般以本地自然捕捞较好,不要药水捕捞的,以60头到100头左右的较好,青头较好。
4:龙虾苗每亩较好不要**过50斤头批投放,尽量在5月份能够上市,然后每天捕捞出售,在6月份再补一部分苗。
三:小龙虾的疾病
1:小龙虾的发病高峰期是在5月份开始,6月份之前比较流行,主要是这个时候龙虾投喂量大,温度增高,底质变化大,这个时候,一方面捕掉大的龙虾出售,一部分多进行增氧性改底,另外多用解毒和蛭弧菌配合泼洒。
2:另外补钙,调水要正常进行,如果发现有肠炎,可以拌料一些抗生素3天左右。
3:龙虾还有白斑病,这是病毒性病,主要靠预防(拌料一些保肝的清热解毒的重要都可以),另外少用刺激性的药物消毒,塘口PH值低的可以泼洒一些生石灰。
四:小龙虾的养殖
1:分批放苗4月份之前投放50斤一亩地,在一个月之后开始出售,然后在6月份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补苗。
2:总结:量足水活补钙天天卖,多用增氧改底蛭弧菌。
日常管理编辑
由于淡水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虾池水质要经常保持清新,一般每周加水15~20厘米,使水质活爽,并有足够的溶氧。饵料投放应**、定时、定量,种类尽量多样化,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饵料应投在池塘的浅水边。
放养编辑
幼虾放养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1、夏季放养以放当年孵化的**批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每亩放养规格为0.8厘米以上的稚虾3万尾~4万尾。
2、秋季放养以放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为主,放养时间在8月中旬至9月。虾苗规格为1.2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5万尾~3万尾。虾种规格为2.5厘米~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尾~2万尾。
3、冬春放养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月~4月,以放养不符合当年上市规格的虾为主,每亩放养100尾/公斤~200尾/公斤的虾种1.5万尾~2万尾,经过冬春两季养殖,到6月~7月起捕上市。
幼虾要求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活动力强,且同一池塘放养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放养前,先将幼虾装进塑料盆内,往盆里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内水温与池水温度接近,再按盆内水量加入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然后将幼虾沿池边缓缓放入池中。
放养时注意避免暴晒。若是从外地购运回的虾苗,离水时间长以致有些虾出现昏迷现象时,应将幼虾放在水盆中暂养20分钟再放养。
稻田是一个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稻田养了鱼,促进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使其生态系统又有了新的变化。稻田中的杂草、虫子、稻脚叶、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对水稻来说不但是废物,而且都是争肥的。如果在稻田里放养鱼类,特别是像小龙虾这一类杂食性的虾类,不仅可以利用这些生物作为饵料,促进虾的生长,消除了争肥对象,而且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另外,小龙虾在田间栖息,游动觅食,疏松了土壤,破碎了土表“着生藻类”和氮化层的封固,有效地改善了土壤通气条件,又加速肥料的分解,促进了稻谷生长,从而达到鱼稻双丰收的目的。同时,小龙虾在水稻田中有除草保肥作用和灭虫增肥作用。
**批饲料被喂食。小龙虾是杂食性的,喜欢喂养水生动物。虾养殖可以直接喂豆饼皮小鱼或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保持在30%左右。在5月之前,主要使用颗粒饲料,并且每天喂食一次。饲料量占虾总重量的1%-3%。从6月到9月,主要喂养小鱼鲲豆粕。总重量为5%-8%,每天喂食两次,早上7: 00-9: 00,下午17: 00-18: 00。因为小龙虾有夜间进食的习惯,早上它会喂食全天喂食量的1/3,下午需要2/3,根据虾的喂食情况,天气条件可以灵活掌握喂食量。
现在各个地方养殖小龙虾蔚然成风,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虽然养殖者有千千万,但是亏本、不赚钱的也有万万千。在小龙虾养殖中失败或者赚钱的现象实在太普遍了。在打算养殖小龙虾之前,你对小龙虾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活需求了解多少呢?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较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小龙虾较大的消费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产业所占经济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延伸发展,生态农业得到了社会的一个广泛关注,小龙虾也从台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夏季较*的一个风景,包括小龙虾养殖技术的一个不断成熟,小龙虾未来市场越来越可期。
而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小龙虾养殖什么时候投放虾苗,什么时候投放种虾。
实际上,一句话就可以给你一个**的答案,告诉你小龙虾养殖的一个投放规律,夏秋放种,春季补苗,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冬季养生,这个是虾苗投放的**。
1、放苗时间的选择。
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上为宜,如果温度过低,苗种体质差、成活率无法保证,气温低是水霉病高发期,如果清塘不彻底塘口含有水霉菌苗种易损伤,由于运输造成的损伤虾苗感染水霉病处理不当容易全军覆没。宜选择在4月中下旬水温相对稳定的时候投放虾苗,5月中旬就可以捕苗卖,6月份可以全部捕完,接下来就可以开展下一轮的准备工作。
2、水草的覆盖面积:水草的覆盖面积应该占总面积的30%,水草没有生长好覆盖面积没有达到标准不要急于投苗,水草易被虾苗破坏,虾苗没有庇护的场所,对虾很不利,且无水草的塘口水质容易恶化。
3、分批放虾苗:针对大塘口,同一天放苗或者每一批投放的量比较大,苗的质量无法保证,但是分批放苗拖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一个池子苗3到5天放完。苗池小的塘口100-1000斤可以一天放。
4、虾苗要做好消毒、抗应激的处理才可以下塘。
在实践过程中杀菌消毒效果比较好。消毒剂应该尽量的低剂量使用,浸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就可以了。
5、苗种的选购应该按就近原则:一般20-30公里为宜,经过长途运输的虾苗成活率无法保证,苗的来源也不清楚,经过多次的折腾,前期看不出异常后期可能死亡率巨大。
6、苗种:有条件的应该亲自去选购,自己买的苗种规格统一,质量有保证防止来历不明的苗种、药水苗等。
7、可以选择**苗:但要注意区分,**苗比人工苗体质好,在能保证**苗的质量下其成活率**人工养殖的苗种,在选购**苗的时候宜选择青壳虾要把红壳、空壳的剔除,红壳空壳的脱壳比较困难,死亡率大,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捕捞**苗,不要买虾贩子的,因**苗数量少经过多次囤积体质差有的甚至是用药水捕捞,所以说**苗不是不可以放,而是需要谨慎购买区别对待。
8、投苗后不可以立即喂食:虾苗需要缓解适应新的环境,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投苗三天后开始喂食。
冬春季养小龙虾
如何放养虾苗,成活率较高
以湖北目前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来看,虾苗放养主要包含三个阶段,一是放养秋苗,俗称“放种虾”;二是春苗,俗称“春季虾苗”;三是夏季补苗。下面就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与大家一一探讨。
一、放种虾
每年9-11月份,很多养殖户习惯补一批大规格的龙虾做种虾,主要是为了让其自然繁殖产出虾苗,以降低来年养虾的种苗投入。秋季选择种虾有一些事情需要引起养殖户朋友的注意:
1、放种时间:
建议**批种虾选择在6月份种水稻之后进行,选择规格1-4钱的龙虾(俗称“统货”)做种,这批种虾只要在9-10月加水及时,孵出的虾苗很早,基本上在9-11月份看到的小虾苗都是这批种虾孵出来的;9-10月份放的抱卵虾,其虾卵孵化时间很晚,基本上都是在来年4月以后出苗,故种虾放养太迟的,请谨慎处理放养量。
2、放种虾的量:
6-7月份放种虾,建议按照围沟面积计算,放60斤/亩的密度,每亩放养种虾20斤左右即可;9-10月放种虾建议不**过20斤/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是转秋分大节气的时候,气候不是很稳定,种虾的存活率不是很高。另外如果遇到冬季气温过低导致水面经常结冰等现象,孵化出的幼虾存活率也不高。
二、放虾苗
从开春过后,每年的3、4月份,也就是目前这个时节,是养殖户放虾苗的主要季节。值得注意的是3、4月份的**季虾,大部分养殖户都能赚钱,因为这个时期龙虾养殖几乎没有病害,并且这个时期龙虾生长速度又非常快,只有管理到位,放1斤苗卖出3-4斤成虾很容易做到。但是也有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放虾苗死亡率过高。如何提高虾苗放苗存活率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虾塘处理
虾苗下塘前需要对虾塘做提前处理,主要是换水、解毒等工作,避免虾苗虾塘后中毒死亡。
(1)换水:主要针对稻虾养殖,因为水温回升后稻梗腐烂加快,造成水色发黑、发红、发臭,直接放虾会造成虾苗中毒死亡,故需要将水换至正常水色。建议换1-2遍水,换水后在平台区域改底(如海联科底倍康,8亩/袋,平台区域干撒改底),分解稻梗;
(2)解毒:如果虾塘之前种过棉花或果树等,或用过较多农药,建议放苗前先对水体解毒(如使用海联科3201,4000立方水体/瓶,兑水全池泼洒),以避免虾苗下塘后中毒死亡。
2、苗种下塘前需过水
(1)减少应激反应:虾苗运输是不带水的,而气温和水温具有一定的温差,这个温差在早春是非常大的,而过大的温差,对龙虾是致命的。如果把运过来的虾苗直接倒入塘中,会造成龙虾强烈的应激反应,而造成龙虾大量死亡(原理如同人在春季洗冷水澡,如果直接入水,会引起抽筋、打摆子等,造成感冒);
(2)不带水运输造成虾苗鳃部脱水粘结在一起,导致龙虾入水后不能通过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3)具体操作:虾苗下塘前需要过水温,也就是用框将虾苗抬入沟边,浸入水中5-10秒,然后提起沥干,再浸入水中5-10秒,如此反复做5-10遍,再放入平台区域的水草附近,将框倾斜放置,让虾苗自己游出躲入水草中即可。
3、苗种选择
春苗一般选择80-120尾/斤的青壳虾作为虾苗,具有尾数多、脱壳快、生长快等优点,一般**季虾(3、4月份)选择这类虾苗,只要管理到位、投喂合理,可以在25-40天左右上市卖成虾,一般放一斤苗可以卖出3-4斤成虾。
4、苗种补齐后需要消毒
水产苗种消毒一般是选择1%左右的食盐水浸泡一定时间(一般是30分钟左右)来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病菌带入虾塘引发病害,不过在龙虾养殖中,食盐水浓度和消毒时间均不好掌握。故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在一批苗种补齐后,全池使用聚维酮碘(如海联科聚维酮碘用量为3亩米/瓶)消毒。
三、夏季补苗
夏季补苗主要是指5、6月份期间补放虾苗。因为水温高、气候反复、疾病高发等因素,死亡率非常高(平均存活率不到5成),导致大部分养殖户放苗失败,从而亏损。现将荆州海大技术部总结的一些注意要点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1、夏季补苗不成功较大的原因气温过高,且水温不稳定,应激反应过剧烈导致死亡率很高。5-6月份由于气候变化过快,导致水温经常性的剧烈变化。这主要对于经常处在脱壳期的虾苗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旦水温变化幅度**过5度以上,则会造成脱壳的龙虾应激死亡,(严重的死亡率达到9成以上)故这个阶段看到的死虾多数是头壳松动的。建议夏季补苗精养龙虾的养殖户,一定要做好抗应激的准备,虾苗下田要过水温,之后连续三天,每天使用一遍海联科应激灵(4亩/瓶)全池泼洒抗应激,如此操作,夏季补苗可做到7成以上成活率;
2、夏季补苗不成功另一个原因是水草缺失。因为吃不败在这个阶段已经大量死亡,而多数养殖户采取使用水花生、水葫芦来作为补充水草,这对养热水虾帮助不大。故建议在5、6月份先不急于补苗,将平台区域水排干,晒半个月至一个月至开裂,之后返水10公分左右,按照8-10米行距,2-3米株距,补种轮叶黑藻(俗称“灯笼泡子“),扎围网避免龙虾进入将草吃掉,一个月后拆网放苗,注意及时投料以保护水草;
3、可以选择种植水稻秧苗或空心菜(间隔8米种植一行,每行2米宽)、吃不败(水排干后,吃不败沉于平台底面,暴晒半个月,返水10公分,扎网围起来,吃不败会重新发芽生长,一月后拆网放苗)等均可。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本地常年提供小龙虾苗,与省农科院全力合作,全程免费提供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免费现场虾塘的规划与建设,免费进行水质检测,免费为用户规划养殖方案:减少水产用药、尽量节约的饲料投入、把握市场先机,我们做到尽量少的投入,满意的收益。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6月在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建立了12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距城南高速9公里。2018年4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元兴镇建立11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两个基地可供应10万斤小龙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