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降本的“黄金钥匙”,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究竟多厉害?
还在为企业能源成本居高不下而烦恼?看着每月的电费、燃气费账单束手无策?在当下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中,都在通过科学管理降低能耗,你是否也想掌握节能增效的“秘籍”?就在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里,它不仅是企业节能降本的“黄金钥匙”,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一、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依据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它就像企业能源管理的“智慧大脑”,通过 策划 - 实施 - 检查 - 改进(PDCA) 的循环模式,对企业能源采购、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
从生产设备的能耗监测,到办公区域的日常用电管理;从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到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合理应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都有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和方法,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让能源管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二、认证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实打实的好处?
1. 真金白银的成本节约
通过认证,企业能够定位能源浪费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在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后,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更换节能设备,年能耗成本降低了 18% ,一年节省的费用高达数百万元。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还直接转化为利润,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绿色、低碳已成为企业的新名片。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意味着企业具备的能源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容易得到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方的认可。无论是参与招投标项目,还是开拓**市场,认证都能成为企业的加分项,助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政策风险,享受政策红利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各地**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也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仅能够地满足环保法规要求,避免因能耗**标带来的罚款等风险,还能申请相关的节能、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4. 优化管理,培养人才
认证过程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全员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培训和实践,还能培养出一批懂能源管理的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认证后的企业都有哪些改变?
• 某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认证,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各环节能耗。调整生产计划后,避免了设备空转,年综合能耗降低 12% ,生产效率反而提升了 8% 。
• 某商业综合体:借助认证,优化了空调、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运行管理策略,引入节能设备。改造后,年用电量减少 15% ,还获得了当地**的节能奖励资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四、如何开启认证之旅?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看似复杂,但在机构的指导下,企业可以轻松完成。从体系策划、文件编写、内部审核到终认证审核,我们将全程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方案,确保认证顺利通过,让企业少走弯路,快速享受认证带来的红利。
别再让能源浪费吞噬企业利润!别再**绿色发展的时代机遇!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就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量发展的关键一步。立即联系我们,开启企业节能增效的新征程,用认证为企业发展保驾**!
1、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2、能源内审检查表ISO50001:2018
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记录
4、能源方针
5、能源目标指标
6、电计量网络图、蒸汽网络图、自来水网络图 ISO50001:2018
7、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差距分析表
8、能源流向图
9、初始能源评审报告
10、节能机会和优控节能机会识别清单
11、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12、工艺流程图
13、主要耗能设备清单等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申报所需的文件材料如下:
1、主要耗能设备能源绩效参数和关键运行参数技术要求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3、能源范围和边界及核算指标
4、能源基准ISO50001:2018
5、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6、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
7、能源管理手册
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9、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10、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控制程序
11、能源绩效监视测量管理程序
12、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
1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5、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6、能源管理制度
17、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企业应开展的工作
由于新版标准相对于旧版标准变化较大,请各相关组织提前策划,按新版标准要求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并按新版标准要求运行,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确保转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开展的工作可包括:
1)制定实施计划。
2)组织学习新版标准要求,确定组织需要解决的差异问题。
3)较新现有管理体系以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
4)培训、实施修订后的要求,增强各级人员的能力和意识。
5)开展必要的有效性验证。
6)开展一次覆盖新版要求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7)适时与认证机构联系安排转版审核。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培训
能源评审的范围
能源评审的范围为主要生产系统、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
a) 主要生产系统:采购、生产部
b) 生产系统:工程部、配电室、锅炉房
c) 附属生产系统:财务、销售、人事部、品质部和物流部
能源的种类和来源:
能源:蒸汽、电力、水等。
影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活动:
a) 产品设计开发;
b) 生产过程:
c) 能源流动:能源储存、分配、输送,包括供配电、用水等;
d) 原物料/产品运输、设备保养维修、建筑维护等;
e) 办公室/生活区:信息管理系统、照明、空调、环卫、绿化、消防等。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
各应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确认能源使用的工序、过程、活动、设备、能源种类、特性等,对能源使用和消耗特性进行排查,形成《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特性排查表》,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完成《能源消耗统计表》。
对于外包作业涉及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由部门识别外包作业部分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状况,但于外包作业方使用本公司的能源部分。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能源工作小组根据各提交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情况,根据 20/80 原则及生产经验,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形成《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表》。
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和人员在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内,根据计量系统、设备功率、实践经验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以及相关人员,形成《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清单》和《主要用能岗位人员清单》。
识别、确定和监测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根据生产经验并参考所确定的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识别可能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如产品的结构变化、产品品种和产量变化、能源种类变化等对能耗方面的影响,形成《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清单》。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根据预期未来的产能及产品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并结合本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万泰认证(以下简称WIT)总部设在中国杭州,在泰国、深圳、成都、郑州、苏州设有分支机构。 WIT是中国早从事三方认证的机构之一,是经中国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中国合格评定会(CNAS)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美国质量协会认证机构认可会(ANAB)认可以及环球21组织授权,集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以及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化认证机构。 (具备中、美双重认可资格,在认可的范围内,可直接颁发CNAS和ANAB认可的证书。) 1.认证规模化及机构**化 自1993年公司成立至今,WIT 累计为12000 多家国内外各类组织提供了认证服务。 秉承“**化经营”的理念,自1996 年始,WIT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向拓展,为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越南、伊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闽台省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组织提供认证服务,涉及**机构、教育、金融、运输、供电、医疗机构等多个行业,如中国香港大学、中国香港红十字会输血中心、中国中国澳门捐血中心、泰国**局、泰国清迈市**等。 2000 年,WIT 在泰国设立全资分公司,创建了 WIT 开发海外认证市场的站, 成为中国家走出**的认证机构,受到国家认监委各级和**的关注。泰国公司 以专业化水准、**化的服务得到泰国及周边地区公司的认同并****的成绩,**泰国前认证机构。 2009 年 9 月,WIT 和 DEKRA 达成历史性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立德凯万泰认证公司。DEKRA 是欧洲成员之一、位列三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自 1925 年成立至今,在欧洲建立了强大的和客户资源。DEKRA非常期待在与万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进程中,借助双方的优势,实现在中国事业的快速发展。 2.人员专业化 WIT 持续不断地致力于良好审核员的遴选和培训,拥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具备丰富管理经验且具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学历的 300 多位审核员和审核员,这些审核员全部经过培训,并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注册;一万多家公司的审核经历使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审核经验,并且可用中文、英文、日文、泰文等多种语言为不同类型的客户群提供认证服务。 3.认证服务创新 WIT 一直致力于新标准、新领域的开发,追踪新**标准的发展动态,研究*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 ,在认证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上不断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在审核过程中融入流程优化、绩效评估、风险评估、财务分析等现代公司管理技术,为客户设计认证的增值。 4.服务多元化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GB/T50430 工程建设施工公司质量管理规范 TL 9000 通讯工业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