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的出炉,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每年都会有一部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因为领域选错而全盘皆输!
1,人员素质
科技项目申报对辅导老师的要求特别高。先,项目辅导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科基础(理解企业的技术原理),语言组织能力(撰写项目书、技术诀窍、商业计划书等),政策分析能力(准确分析出政策重点)。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项目老师必须同时具备理科、文科、政治嗅觉等多重能力。如此,一般人很难判断项目老师的能力。但,因为以上几点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所以,如果一个项目老师同时学历为本科及以下且工作年龄不足3年。一定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项目老师。
建议:挑选项目理工科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的项目老师。
2,成立年限
成立年限不一定跟技术有关,但一定关系到辅导机构的运行稳定性,项目老师工作安排的合理性,跟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程度,跟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稳定性等。一个具有稳定运营模式的辅导机构一定会让企业在申报项目中比较顺畅。
建议:选择成立三年以上的辅导机构。
3,技术氛围
技术氛围不一定跟项目老师的经验有直接关系,技术氛围指的是辅导机构内部是否形成定期技术研讨的机制。例如:思睿晶信息科技每周五都会开展技术研讨会。项目老师之间会请其他项目同时讨论自己遇到的难题同时分享自己的心得。这一点可以关注辅导机构的网站。
建议:选择网站上有大量技术分析文章的辅导机构,这类机构一定是认真进行技术分析的机构。
4,客户情况
一般能为大型企业提供辅导服务的机构,至少在成立年限,企业规模,人员素质方面太差。但大型企业的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等相对规范,没有疑难杂症。另大企业在进行项目申报时企业占主动地位,辅导机构配合进行,对辅导机构的整体规划能力要求不高。而一般中小型企业因为财务不够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存在疑难杂症,且需要辅导机构进行全局把控。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辅导往往能体现出辅导机构的真实实力。
建议:挑选有大企业服务经验,但也不缺乏中小企业服务经验的辅导机构。
研发设备管理
研发设备管理是指在建立研发机构的同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将研发用的或者与研发活动相关的设备,如研发中心的房屋、土地、办公设备、试验设备、检测仪器、小试中试设备等,单独造册管理。研发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工业企业以所提折旧额占全部研发费用的15%-25%为宜。设备科和技术部门每月统计研发设备在各个研发项目间的使用情况(工作量分配),财务部根据工作量各研发项目分配应当负担的折旧。
纳税申报表和不一致说明
财务人员要提供纳税申报表。很多企业因为归集口径不一致、汇算清缴时进行了调整、更换税务主管部门等情况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财务人员需要找出数据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调整或提供合理的数据不一致说明。
技术特长:
1,项目来源:
目前市面上的项目分别来自于科技局、经信委、商务局、文体局、另有工商、环保、等部门。各部门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科技局重视企业的技术投入,经信局注重企业的设备投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商务局注重企业对外贸易,文体局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等。辅导机构很难做到兼顾。
建议:企业先确定项目的主管部门,然后筛选擅长这一类项目申报的辅导机构提供服务。
2,企业类别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如:园林行业的科研人员占比、人员社保、费用结算方式;纺织行业的科研项目、人员社保、人员比例;网络公司的财务收入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行业特点造成的。对于没有接触过这类行业的项目老师而言很难处理好,甚至可能直接告知不能进行申报。而一些辅导机构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对某些特定的行业的处理会比较顺利。比如:思睿晶信息科技在处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纺织服装,食品生产,网络科技等企业的项目申报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建议: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广告传媒,纺织服装,食品包装,网络科技等类型企业在选择辅导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有行业经验的辅导机构。
营业范围: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民营科技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小巨人,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双创人才,,人才等各类科技局、经信委、环保局项目。
思睿晶管理中心是一家集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成果转化、技术、财务、建设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供应商。总部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路158号美地广场8号楼3楼。 目前,思睿晶信息科技在江浙沪地区共设有5个分支机构,分别为:苏州思睿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姑苏区)、苏州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苏州姑苏区)、徐州思睿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锡丰产业园)、思睿晶昆山办事处(玉城南路199号),思睿晶上海办事处(汤臣大厦2104室)。公司共有项目老师、、财务人员、策划专员等各类人员四十余名,保密办公室5个。自2013年成立以来,思睿晶先后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项目申报及知识产权服务。 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商的思睿晶信息科技积与各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检测查新机构、社会团体、服务机构等展开密切合作,不断地将的管理知识、创新模式传递广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