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域之一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是哪些技术可以归纳为这个领域?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审计费:高新技术认定中需要企业提供5份审计报告,分别为:前三年的年度审计报告(每年一份,一共三份)、前三年研发费用审计报告、上一年度高新技术产品审计报告。
审计费是高企申报中的一项较大甚至是最大的开支。部分辅导机构会要求企业使用辅导机构指定的审计单位,以高价为企业出具审计报告获取不当利益。
近期市面上又出现了增加审计项目额外收费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方式:1,企业现有年度审计报告以5份审计报告必须是同一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出具为由,要求企业重新出具年度审计报告。2,前三年企业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为1份报告。而部分不良机构按照审计报告数量进行收费,将此项报告拆分为前三年每年一份研发费用审计报告。于是多收取了两份报告的费用。
苏州思睿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诺:在为企业进行高企申报服务时,建议企业自行选用审计机构。思睿晶负责对审计机构的审计资质进行审核并对其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进行辅导和审核。思睿晶绝不向企业主动审计机构。
还没有申报知识产权的企业
1,目前而言,软件著作权申报时间为35个工作日,约两个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间为7-14个月。发明专利授权时间为2-4年。
2,如果企业属于软件类专利,现在开始准备软件著作权,还是来得及的。但如果企业是以实体生产为主,企业很难赶在明年申报高新之前拿到专利授权证书。
3,不建议企业集中大量申报专利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做,意图太明显。也不符合正常企业运营的逻辑。
4,建议企业可以把申报计划改到后年。但从第1点可以看出。现在开始准备后年的申报工作,也为时不早。
特别是企业应当高度关注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严格化,有无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将成为判断企业销售的产品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标准。高新技术产品的认证切记取怪名或者过于繁杂的名称,注意名称的概括性,以方便财务部门归集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
1,辅导费
辅导费是代理公司的最明确的,主要的收费项目。该项目没有市场定价。据企业实际状况而定。有些公司材料比较,公司管理也比较规范,规模也不大,操作企业比较简单,辅导费相对比较便宜。目前市场价在3-5万。而有些公司财务状况比较混乱,管理不到位,或者有些大型企业,营业额大几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的。那工作内容增加很多,价格自然不一样。
建议:不要一味地追求格,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格往往伴随着通过率低和服务恶劣等问题。
2,专利费
目前市场上实用新型专利价格在1800-2000,发明专利4500-5000.但根据专利申报个数和企业技术交底的状况,价格会出现上下波动。
建议:选择技术实力强的专利老师,在申报专利的时候,最好跟项目老师进行商量,以便确认专利申报后可以用于项目申报。
3,审计费
审计费有具有高企审计资质的会计事务所收取,价格根据地区和公司财务状况而定。目前也有有高企辅导机构指定审计公司代收审计费的现象。吃差价的情况比较普遍。
我司建议贵司使用现有合作的具有高企审计资质的事务所,该事务所对贵司财务状况比较了解,合作中另生枝节。若贵司没有现已合作的具有高企审计资质的事务所,我司一般只负责,具体价格由企业和事务所自行协商,我司负责审计指导。我司坚决不吃差价。
4,查新费
查新报告有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查新企业出具。具体价格视地区和企业状况而定。而辅导机构代收查新费的现象也很普遍。
我司长期合作的查新企业为科技厅认可的,具有性的查新监测单位,且市场内性价比最高。所有费用由企业直接打给查新检测单位,我司绝不吃差价。
5.产学研
不少企业没有产学研协议。目前辅导机构会提供相关服务。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建议:企业通过自身关系与高校相关院系建立合作关系,一来会真实促进企业发展,而来可以省下一笔费用。如果实在没有相关途径,可以请辅导机构解决。市场价根据高校等级确定。
综上,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耗时约为6-9个月。如果企业目前没有足够多的授权专利的话。现在立马启动相关工作,也只能赶上明年最后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果现在还不启动相关工作,就会错过明年的申报机会。
思睿晶管理中心是一家集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成果转化、技术、财务、建设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供应商。总部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路158号美地广场8号楼3楼。 目前,思睿晶信息科技在江浙沪地区共设有5个分支机构,分别为:苏州思睿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姑苏区)、苏州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苏州姑苏区)、徐州思睿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锡丰产业园)、思睿晶昆山办事处(玉城南路199号),思睿晶上海办事处(汤臣大厦2104室)。公司共有项目老师、、财务人员、策划专员等各类人员四十余名,保密办公室5个。自2013年成立以来,思睿晶先后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项目申报及知识产权服务。 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商的思睿晶信息科技积与各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检测查新机构、社会团体、服务机构等展开密切合作,不断地将的管理知识、创新模式传递广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