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253-1AA22-0XA0正品销售
首先得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品牌的PLC,三菱的,西门子的,还是欧姆龙的,下面我就如选择了西门子这个品牌为例,再具体明确到学习s7-200,还是s7-300,甚至是s7-1200等大中型PLC,再如我选择的是西门子s7-200的PLC,明确了方向之后就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所说的基础就是了解s7-200PLC的型号及其区别,系统构成,CPU的硬件结构,而且对其扩展模块也应先有个了解,还有CPU的参数和模块的参数也是应该了解的。再到对s7-200系统的选型,以及系统与模块的安装接线,包括数字量、模拟量的接线等。
等到对这些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是对软件的操作和使用的学习了,对于STEP 7 Micro/WIN 这个软件,首先也要熟悉软件界面,常用工具图标,常用菜单工具,还要熟悉符号表、状态表、数据块、系统块的使用,还有对电脑编程接口的设置以及通讯,程序上传下载的常用操作。
除以上列举之外,还需要知道PLC的工作过程以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制的转换。在这之后就到掌握存储器以及寻址这方面的知识了,这部分的内容很重要,因为之后的应用基本指令等进行编程时就要经常用到这些内容。当你掌握了存储器和寻址,那么就可以开始学习一下基本指令了,常用的位逻辑指令、传送指令、定时器、计数器、比较指令、整数计算、移位/循环指令等都是需要掌握一下的。对这些基本指令需要平常多练习,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才是真的掌握了。
这就是所说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之后,你才能更好的学习之后的模拟量处理PID、通讯、高速脉冲输出、配方等。
学习都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学习的,所以,莫浮躁。PLC是一种监控装置, 为了监视及控制各项机电等设备, 当然必须与那些设备有相互沟通的方式.
在这些机电设备的世界里, 人类发明了各种形式的讯号, 以作为它们之间的沟通媒介.
目前来说, 人们研发出来的各种侦测如: 温度, 湿度, 压力等自然现象的侦测元件, 都是将所测得的数据转换为线性对应的电流信号, 通常是4~20mA.
PLC接受这样的信号, 就可依据电流的大小而知道侦测器侦得的目前状况.
Pulse(脉冲)信号是一种形式的接点信号. 它的意思是每"达到条件"时, 接点会闭合一次. 例如: 某个转轮式的流量计, 可能被设计成--当它计算出水流累计量达到一度时, 就将输出接点闭合一次.
至于所谓的RS232讯号, 乃是指一种"通讯"的方式(RS232是一种电气规格). 以上所提的各种信号都是电气形式的讯号. 而且每个信号都需要独立的线路来作传递.
通讯的方式, 则可以把它当作设备用"交谈"的方式来做沟通. 它们彼此间以一串行的数值信号来组成所要传递的资料, 使得多样化的资料能够借由一组通讯线路来达成.
4~20mA算是通用规格. 另外常见的还有 0~20mA.
另外还有电压式的: 0~5V, 1~5V, 0~10V, 等等.
当然还有以其他形式来表达自然环境中各种"连续性"数值的方式, 像是: 电阻式, 以及其他变化应用.
总之呢, 4~20mA的规格最多.
但是, 事实上, 4~20mA的电流信号, 在进入电路板时, 还是会串上一个250或500欧姆的电阻, 而获得一个1~5V或2~10V的电压, 然后再由A/D(类比/数位)转换IC得到一个对应的数值.
这个"5V"或"10V"的原因, 乃是人们研发出来的A/D IC最容易且廉价的关系而已. 至于为何以电流的方式较多, 因为4~20mA控制电流不易因传送距离较长而导致讯号衰减。对刚走出校园从事工作时间不长的技术人员热衷于PLC解密,想学习别人程序的编程方法尚可理解,而对一些从事自动化工作多年的人还是痴迷于PLC解密,以偷去别人的程序作为自己技术水平资本的就感到非常的困惑。
我在自动化方面工作多年,已设计了大大小小的工程,编制了不少PLC程序,可至今没有看懂一个别人的程序。不是本人的智能低下,只是思路不同,实在太累,看不透。
何谓PLC程序,不过是你设计工程项目的工艺而已,有工艺要求才可能有程序,程序只是设备工艺的具体反应,了解了工艺要求也就等于了解了程序。编程不过是个规则,要你用这个规则把设备工艺写出来,因此你重要是了解设备的工艺和具体使用PLC品牌的功能。当你充分了解了设备工艺,设计完电气图纸,你的设计任务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看看PLC编程规则,把程序写出来,把工艺写出来。
记住!贵在实践!在我学习PLC时,对梯形图、语句非常了解,也在书上看过很多程序,可我当第一次面对设计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把我的程序(问题很多)输进去并执行时,也就短短的一两天,我的感觉是PLC不过如此,海阔天空的感觉,没有不会的,只有不做的。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工厂里,一些设备被一些早进厂的人把持着,PLC加了密,也不让看程序(程序也不是他们编的),以此压着他们,想让他们水平超不过他们,我告诉他,他们不过是个永远长不大的丑陋(现在国有企业比比皆是),莫做他们的继承者,也不要学他们的德性,这种人是最脆弱、是最没水平的,好好了解一下工艺,了解一下设备的运行状况。自己编一编,不懂问问学学,这才是他们最怕的。
从设备维护的角度,PLC是该加密的。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解一个程序,而去。条条大路通工控,你自己的路可能是最捷径的1.短路保护
当PLC输出设备短路时,为了避免PLC内部输出元件损坏,应该在PLC外部输出回路中装上熔断器,进行短路保护。最好在每个负载的回路中都装上熔断器。
2.互锁与联锁措施
除在程序中保证电路的互锁关系,PLC外部接线中还应该采取硬件的互锁措施,以确保系统地运行,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要利用接触器KM1、KM2常闭触点在PLC外部进行互锁。在不同电机或电器之间有联锁要求时,最好也在PLC外部进行硬件联锁。采用PLC外部的硬件进行互锁与联锁,这是PLC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做法。
3.失压保护与紧急停车措施
PLC外部负载的供电线路应具有失压保护措施,当临时停电再恢复供电时,不按下“启动”按钮PLC的外部负载就不能自行启动。这种接线方法的另一个作用是,当特殊情况下需要紧急停机时,按下“停止”按钮就可以切断负载电源,而与PLC毫无关系。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3、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PLC控制柜组成部分一般有:
1:空开:一个总的空气开关,这个是整个柜体的电源控制。相信每个柜子都必须要有的一个东西。
2: PLC:这个要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打个比方如果工程小可以直接就是一个一体化的PLC 但如果工程比较大可能就需要模块、卡件式的,同时还可能需要冗余(也就是两套交替使用)。
3: 24VDC的电源:一个24VDC的开关电源,大多数的PLC都是自带24VDC的电源,根据是否确实需要来定是否要这个开关电源。
4:继电器:一般PLC是可以直接将指令发到控制回路里,但也可能先由继电器中转。打个比方,如果你PLC的输出口带电是24VDC的,但是你的控制回路里画的图需要PLC供的节点却是220VAC的,那么就必须在PLC输出口加上一个继电器,即指令发出时继电器动作,但后让控制回路的节点接到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点上。也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继电器。
5:接线端子:这个肯定是每个柜子都的东西根据信号数量可以配置。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PLC控制柜基本就是需要这些玩意,如果你的控制柜内还需要有其他的东西就看情况增加。比方说你有可能要对某些现场的仪表或者小控制箱供电,可能你就得要增加空开数量。或者你要PLC接至上位机,可能就需要增加交换机什么的。视情况而定。
PLC控制柜可完成设备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实现完美的网络功能,性能稳定、可扩展、抗干扰强等特点,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可以按需求设计PLC控制柜、变频柜等,并可搭配人机界面触摸屏,达到轻松操作的目的。设备更可与DCS总线上位机 modbus、profibus等通讯协议的;工控机、以太网等实现的控制和监控。当PLC运行时,是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完成控制任务的,需要执行众多的操作,但CPU不可能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它只能按分时操作(串行工作)方式,每一次执行一个操作,按顺序逐个执行。由于CPU的运算处理速度很快,所以从宏观上来看,PLC外部出现的似乎是同时(并行)完成的。这种串行工作过程称为PLC的扫描工作方式。 用扫描工作方式执行用户程序时,扫描是从第一条程序开始,在无中断或跳转控制的情况下,按程序存储顺序的先后,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执行,周而复始重复运行。 PLC的扫描工作方式与电器控制的工作原理明显不同。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的并行工作方式,如果某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那么该继电器的所有常开和常闭触点不论处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串行工作方式),如果某个软继电器的线圈被接通或断开,其所有的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时才会动作。但由于PLC的扫描速度快,通常PLC与电器控制装置在I/O的处理结果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两线制电流和四线制电流都只有两根信号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两线制电流的两根信号线既要给传感器或者变送器供电,又要提供电流信号;而四线制电流的两根信号线只提供电流信号。因此,通常提供两线制电流信号的传感器或者变送器是无源的;而提供四线制电流信号的传感器或者变送器是有源的,因此,当PLC的模板输入通道设定为连接四线制传感器时,PLC只从模板通道的端子上采集模拟信号,而当PLC的模板输入通道设定为连接二线制传感器时,PLC的模拟输入模板的通道上还要向外输出一个直流24V的电源,以驱动两线制传感器工作。
传感器型号:
1、两线制(本身需要供给24vDC电源的,输出信号为4-20MA,电流)即+接24vdc,负输出4-20mA电流。
2、四线制(有自己的供电电源,一般是220vac ,信号线输出+为4-20ma正,-为4-20ma负。
PLC:
(以2正、3负为例)1、两线制时正极2输出24VDC电压,3接收电流),所以遇到两线制传感器时,一种接法是2接传感器正,3接传感器负;跳线为两线制电流信号。二种接法是2悬空,3接传感器的负,同时传感器正要接柜内24vdc;跳线为两线制电流信号。
(以2正、3负为例)2、四线制时正极2是接收电流,3是负极。(四线制好处是传感器负极信号与柜内M为不同电平时不会影响精度很大,因为是传感器本身电流的回路)遇到四线制传感器时,一种方法是2接传感器正,3接传感器负,plc跳线为4线制电流。
(以2正、3负为例)3、四线制传感器与plc两线制跳线接法:信号线负与柜内M线相连。将传感器正与plc的3相连,2悬空,跳线为两线制电流。
(以2正、3负为例)4、电压信号:2接传感器正,3接传感器负,plc跳线为电压信号。在工业控制中,某些输入量(如压力、温度、流量、转速等)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某些执行机构(如伺服电动机、调节阀、记录仪等)要求PLC输出模拟信号,而PLC的CPU只能处理数字量。模拟量首先被传感器和变送器转换为标准的电流或电压,如4~20mA,1~5V,0~10V,PLC用A/D转换器将它们转换成数字量。这些数字量可能是二进制的,也可能是十进制的,带正负号的电流或电压在A/D转换后一般用二进制补码表示。
传感器带模拟量输出,模拟量输入,(模块的意思是把你的电压或电流值转换成数字量,然后通过斜率表格就能计算出你当前的温度或压力。)
如果你要求读取温度值或压力值时,那你的传感器必须带模拟量输出和模拟量输出。这样的话你买个模拟模块,把模拟模块跟PLC进行连接,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和输入跟模块进行连接(当然模块上有接线图这你不必担心)。当通上电以后,模块自动检测传感器当前的值然后把它转换成数字量,你根据斜率表计算出它的斜率公式,这样你就能知道它当前的温度值或压力值了。
D/A转换器将PLC的数字输出量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再去控制执行机构。模拟量I/O模块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A/D转换(模拟量输入)和D/A转换(模拟量输出)。
例如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炉温用热电偶检测,温度变送器将热电偶提供的几十毫伏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标准电流(如4~20mA)或标准电压(如l~5V)信号后送给模拟量输入模块,经A/D转换后得到与温度成比例的数字量,CPU将它与温度设定值比较,并按某种控制规律(如PID)对二者的差值进行运算,将运算结果(数字量)送给模拟量输出模块,经D/A转换后变为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用来调节控制天然气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实现对温度的闭环控制。
有的PLC有温度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或热电阻)与它们直接相连,省去了温度变送器。
大中型PLC可以配置成百上千个模拟量通道;它们的D/A,A/D转换器一般是12位的。模拟量I/O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可以是单极性的,如0~5V,0~10V,1~5V,4~20ms,也可以是双极性的,如+50mV,±5V,±10V和±20mA,模块一般可以输入多种量程的电流或电压。
A/D,D/A转换器的二进制位数反映了它们的分辨率,位数越多,分辨率越高,例如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为2-8=0.38%;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转换时间。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又称系统响应时间,是指PLC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至它控制的有关外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它由输入电路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和因扫描工作方式产生的滞后时间这三部分组成。
输入模块的RC滤波电路用来滤除由输入端引入的干扰噪声,因外接输入触点动作时产生的抖动引起的不良影响,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决定了输入滤波时间的长短,其典型值为10ms左右。
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与模块的类型有关,继电器型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一般在10ms左右;双向晶闸管型输出电路在负载通电时的滞后时间约为1ms,负载由通电到断电时的最大滞后时间为10ms;晶体管型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一般在1ms以下。
由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滞后时间最长可达两个多扫描周期。
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只有几十ms,对于一般的系统是无关紧要的。要求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滞后时间尽量短的系统,可以选用扫描速度快的PLC或采取其他措施。近年来,随着PLC控制器的不断更新,其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新的要求,PLC可控编程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面对新设备时,准确的判断故障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工业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1、PLC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故障诊断的任务
1.PLC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故障类型
PLC控制系统由一下几部分组成,主要是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四部分组成,而这四部分当中又分为电子、机械、软件和其它的因素,是具有典型性的系统结构。针对于控制系统的结构,那么在组成控制系统的所有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故障,但是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一下三个类型:分别是被控制对象故障,即在被控制对象中的一个子设备不能良好的发挥其功能;仪表故障,即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机的相关接口发生故障;计算机软件,即包括计算机诊断程序和控制算法程序在内的软件发生故障。
2.PLC故障诊断的任务
实现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任务,可以按照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进行故障的发现,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成:1、故障建模。具体指按照先验信息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系统故障的数学模型,将此作为故障检测和诊断的依据。2、故障检测。故障检测可以从可测或者不可测的估计变量中,去努力判断运行的系统是否会发生故障,如果系统发生问题,就会发出相应的警报。3、故障的分离。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首选要给出故障源头的位置,进而区别故障原因到底来自执行器、传感器还是被控对象。4、故障分类、评价和决策。当准确判断故障之后,要深入分析故障存在的严重程度、还有就是系统的影响和发展的趋势,通过不同的情况来进一步采取不同的措施。
2、PLC控制系统的故障分布
对于控制系统故障的早期诊断对于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缩短早期故障期,进一步延长随机故障期,推迟耗损故障期的到来,我们一般会采用的方法,在体统设计伊始就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耗损故障期到来之前,首先更换进入耗损期故障的元器件。当然,为了更好的找到故障的位置,做好上述工作,首先对于故障分布的部位进行相当的熟悉。故障的分布一般如下:
1.外部故障
控制系统的外部故障具体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联系的各种开关、执行机构、传感器和负载等设备。这部分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一般会直接影响系统的相关控制功能,产生故障的原因一般是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是设别寿命的原因。
2.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是系统运行的全局性故障。系统故障分为固定性故障和偶然性故障。偶然性故障指故障发生后,可重新启动使系统恢复正常;定性故障指的是故障发生后,重新启动不能恢复而需要更换硬件或软件,系统才能恢复正常。固定性故障一般由系统设计不当或系统运行年数较长所致。
3.硬件故障
在控制系统中硬件故障主要指系统的模板损坏而带来的故障问题,这种故障一般情况下表现明显,而且影响起来也是局部,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时间较长,模板的元件老化而造成的。
4.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软件本身所包含的错误所引起的,主要是软件设计考虑不周,在招待中一旦条件满足就会引发。PLC的5%故障中,的故障发生在FO模板中,只有10% 的故障发生在控制器中,也就是说,发生在PLC的CPU、存储器、系统总线和电源中的故障只占系统全部故障的5% ,而发生在FO模板中的故障也只占系统全部故障的5%。
3、PLC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1.PLC 控制系统故障的宏观诊断
故障的宏观诊断就是根据经验,参照发生故障的环境和现象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原因。PLC 控制系统的故障宏观诊断方法如下:
1、是否为使用不当引起的故障,如属于这类故障,则根据使用情况可初步判断出故障类型、发生部位。常见的使用不当包括供电电源故障、端子接线故障、模板安装故障、现场操作故障等。
2、如果不是使用故障,则可能是偶然性故障或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所引发的故障。对于这类故障可按PLC 的故障分布,依次检查、判断故障。首先检查与实际过程相连的传感器、检测开关、执行机构和负载是否有故障;然后检查PLC 的I/O 模板是否有故障;最后检查PLC 的CPU 是否有故障。
3、采取上述步骤还检查不出故障部位和原因,则可能是系统设计错误,此时要重新检查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2.PLC 控制系统故障的微观诊断
1、电源故障
PLC 最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一般在电源系统和系统总线。电源在连续工作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动冲击是不可避免的。PLC 的电源输入应加隔离变压器,某些场合,可同时采用加隔离变压器和低通滤波器的方法,抑制来自电网的干扰与冲击。变压器二次连接线应采用双绞线,同时加装降温措施,并定期除尘。系统总线的损坏主要出现在模块式PLC 上。模块式PLC 多为插件结构,经常插拔模块会造成局部印刷板或底板、接插件接口等处的总线损坏。在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下,总线印刷线路的老化、接触点的氧化等都是系统总线损坏的原因。(//www./版权所有)所以在系统设计和处理系统故障时,要考虑到空气、尘埃、腐蚀等因素对设备的破坏。外界环境干扰也是造成PLC 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电源、传感器、仪表等布线应尽量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 特别要远离高干扰的变频器输出电缆,并将PLC 规范接地。如果硬件上不能抑制干扰,也可以借助软件编程,如利用PLC 软元件里的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
2、CPU故障处理
CPU故障的主要表现是CPU单元停机或者是RUN_LED灯不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噪声干扰,电源异常无法正常工作。二是CPU控制程序出现错误或者是丢失。三是CPU内部总线上的电元器件产生故障或者是总线线路产生故障。四是微处理故障。针对CPU故障的处理,首先要根据新疆地区PLC控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故障原因。如果是噪声干扰造成的故障,则需要重启CPU或者是重新上电。如果控制程序出现了错误,就是要及时修改或者是重新装载程序。当内部总线出现问题,处理的措施一般都是要更换故障单元或者是要重新布置线路。微处理故障是核心故障,出现这种故障就要更换CPU了。
3、输入输出故障
输入输出故障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率。一是输入故障。二是输出故障。把两者分开来予以论述。输入故障。输入故障的主要表现是PLC控制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输入全部不接通,输入断电、关断等现象。针对输入故障的处理,如果是断电了的话,要检查回路,如果是回路问题要及时修改回路。输入全部不接通有可能是电压过低造成的,这时就要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故障的表现是整个模块输出不接通或者是整个模块全部不关断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的处理,要根据故障原因的不同来分别处理。
4、结束语
总之,PLC控制系统不是零散的存在,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在考虑故障诊断时也要综合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只有熟练的运用PLC控制系统自身的诊断功能,及其编程软件的在线监控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才能准确的掌握故障诊断信息,进而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降低故障诊断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浔之漫智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经销/CO-TRUST科思创西门子PLC;S7-200S7-300 S7-400 S7-1200 触摸屏,变频器,6FC,6SNS120 V10 V60 V80伺服数控备件:原装进口电机,电线,电缆,希望能跟您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公司经营西门子全新原装PLC;S7-200S7-300 S7-400 S7-1200 触摸屏,变频器,6FC,6SNS120 V10 V60 V80伺服数控备件:原装进口电机(1LA7、1LG4、1LA9、1LE1),国产电机(1LG0,1LE0)大型电机(1LA8,1LA4,1PQ8)伺服电机(1PH,1PM,1FT,1FK,1FS)西门子保内全新原装产品‘质保一年。一年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免费更换新产品;不收取任何费。欢迎致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