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位移计埋设安装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在设计监测位置钻孔,钻孔直径根据选用多点位移计型号确定;孔深**大于深测点0,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5米以上。如需将多点位移计基座以上部分沉入地下,还需在孔口钻基座沉孔,沉孔孔径和深度根据选用多点位移计型号确定,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第二步:将组装好的多点位移计入孔。入孔时注浆管、排气管一同下放,多点位移计基座固定盘落在孔口定位,并将其固定在被测结构体上。第三步:灌浆,利用注浆管往孔内灌水泥砂浆,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灌浆**充实至基座沉孔底部孔口。岩体结构灌注混凝土砂浆。土体结构锚头段灌注混凝土固结,锚头以上部位填入膨润土球后注水填实。电阻位移计的比较大误差位置在什么地方?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
激光位移计安装指南:激光位移计应用在矿山、桥梁、隧道、施工工地、房屋监测等各类工业测距场合,现场安装简单快捷,隧道激光位移计安装方式。激光位移计安装附件:1)安装和搬运过程中不可使激光位移计安装座和安装耳朵弯曲,激光位移计不能承受大的冲击。2)在水平或者竖直测量时一定要用水平泡确定是否安装正确,激光束一定要垂直或水平,否则对测量数据有影响。激光位移计安装步骤:1)将激光位移计和安装板用2个M6×10沉头螺丝和M6螺母固定在支架上。2)将激光位移计用4个M4×6的半圆头螺丝和M4的螺母固定在安装板上。3)需要安装的位置上打φ4的孔。4)将膨胀管插入孔中,用M4的自攻螺丝将安装支架固定上去。南京位移计调试激光位移计发送指令的方式有几种?
拉绳式位移计手动测量方法:拉绳式位移计可人工测量使用VW-102E型全功能读数仪,将测量线一头插入读数仪的左边插座上,将测量线另一头的各色夹子对应连接拉绳式位移计的观测电缆,红为电源+,黑为电源-,黄为信号A,绿为信号B。读数仪测量会自动将测量值及识别信息测出,顺序存入读数仪内,同步葛南云平台或通讯给计算机,方便**统计计算及查询,使测量工作远程智能无纸化操作,实现前方测量后方实时查看作图制表。拉线式位移计安装定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初值,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记录并存档,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
土**移计埋设:开挖埋设基床:在埋设高程,延土**移计埋设轴线挖槽,槽宽≥400mm,槽深≥200mm,埋设拖板位置再挖深约100mm,两拖板埋设的间距应为测点间距。敷设埋设基床:延土**移计埋设轴线填筑基础到埋设高程,夯实基础面,在埋设拖板位置开挖坑槽,两拖板埋设的间距应为测点间距。固定端采用锚头固定时,应在固定端钢性结构延轴线位置造锚头安装孔,孔径≥50mm,孔深≥250mm。固定端采用拖板固定时,只需延轴线位置开挖拖板固定坑槽即可。位移计有几种安装方式?
拉绳式位移计选取基准值:拉绳式位移计所测位移值为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所以基准值选取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值的准确性。在外荷载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选取相同时间、稳定气温的3次相近的读数,经平均后作为基准值。基准值选定后应做好记录,作为计算的基准值。为使基准值取的较准确,可将以上操作重复进行两次,如果两次测值基本相同(误差≤0.5%F.S),则证明基准值取值正确。拉绳式位移计的测量值出现偏差时,可用以上方法重新校准基准值。多点位移计一般**多布几个点?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
位移计和测斜仪有什么区别?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
位移计工作原理:当被测土体发生位移时将带动托板和位移计测杆同步位移,测杆将位移传递给振弦转变为应力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测出被测土体的位移量。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值。多支位移计串联起来使用可组成多点土**移计组,可测量拖板和拖板之间的相对位移,同时每支土**移计的位移量相加可计算出每组多点土位移计的总位移量。拖板和拖板之间的标距不受限制,由测杆的长度进行调节。南京电阻式位移计调试
南京葛南实业有限公司是以提供监测传感器,自动化采集设备,采集软件,葛南云平台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公司始建于1998-03-09,在全国各个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商贸渠道和技术协作关系。公司主要提供公司产品已应用** 4000 项工程,云平台在线监测工程** 1000 项,持续为各类工程场景赋能,工程案例遍布国内外,如:三峡、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 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和玉树灾后重建、西昌卫星**塔台、北山核废料填埋场、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埃塞俄比亚水电站 GD3 水电站等。等领域内的业务,产品满意,服务可高,能够满足多方位人群或公司的需要。多年来,已经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生产、经济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坚持“洞见求真,品诚尚行”的企业文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的公司理念。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和技术队伍,让公司保持着富有活力的工程师文化,为公司的长久发展储能蓄势。公司常年与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产学研一体化,输出研发成果,实际应用于科研项目,助力科研进步。坚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新兴技术,向着网络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