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物可分为三类:
类是病原体,包括肠道致病菌、肠道(蠕虫卵)、破杆菌、霉菌和病毒等。它们主要来自做肥料的人畜粪便和垃圾。或直接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这些病原体能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22~142天,结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315~420天,沙门氏菌能生存35~70天。
第二类是有毒化学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氯农药等。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上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
第三类是物质,它们主要来自核爆炸的大气散落物,工业、科研和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废弃物,它们释放出来的物质进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由核裂变产生的两个重要的长半衰期元素是90锶(半衰期为28年)和137铯(半衰期为30年)。空气中的90锶可被雨水带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90锶的浓度常与当地降雨量成正比。
土壤块状结构体:
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组分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乏**质的土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会孔隙,造成水分**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改良方法:可在墒情合适时耙耱,冬季冻土后,辗压,以提高土壤**质含量,也可掺河沙或炉渣灰来改良。
片状结构体
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不利于通气透水,造成土壤干旱,水土流失。
改良方法:松土施用**肥,公园街道绿地行人常经过的地方,可进行透气铺装、种植地被植物或进行必要的围栏保护,结皮和板结的可采取适墒深翻,增施**肥解决。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对美国西南部山区土壤特性的考察发现,土壤**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土壤种类:
土壤分为: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土壤检测参数及标准:
土壤(39个参数)
(总、总汞、总碳、铜、锌、镍、铅、铬)(**质、碳酸盐、全钾、全磷)(硝酸根、亚硝酸根、钾、钠)(铜、锌、铁、锡、、苯甲酸、可滴定酸度、矿物杂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水不溶性固形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及其碱度、干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磷、**氯、硝酸盐、硫酸盐) 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
GB/T(17135~17141)-1997 土壤质量成份的测定
NY/T(85~88)-1988 土壤中成份的测定方法
GB/T(15401~15402)-94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成份的测定
GB/T(12284~12296)-90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成份的测定
GB/T(8856~8859)-88 水果、蔬菜产品中成份的测定
GB/5009.(1~34)-96 食品中成份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有镉(Cd)、汞(Hg)、银(Ag)、铜(Cu)、金(Au)、铁(Fe)、铅(P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