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2)内部审核的频次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体系运行要求?
E/S:公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频次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体系运行要求?
E/S:内部审核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1)是否根据过程情况确定内审频次? 2)是否选定适合的内审员进行内审 3)是否确定每次内审的准则和范围? 4)内审结果是否上报相关管理者? 5)内部审核中发生的问题是否采取纠正? 6)内部审核相关文件是否有保留?
E/S:有无内部审核方案及相关的文件化信息?内部审核方案有无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是否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如何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与公正?有无相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电子文件的归档
归档时行政人事部进行有效性和完整性,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部门主管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行政人事部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
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
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
电子文件归档后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
1)检验: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合格率应达到。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
2)检验项目: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有无病毒,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3)将检验结果填入《电子档案入库登记表》。检验不合格的,应退回形成部门重新制作。
4)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入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保管要求。
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a.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b.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隔离。
e.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存效性保证
a.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b.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c.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 年。
d.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e.定期检验结果应填入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
培训的准备
行政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根据行业规定、上级要求和岗位要求,依据员工培训计划的安排,确定是公司培训还是送有关培训机构进行外培;
需送外培训的员工由行政人事部(人力资源部)与有关机构联系,落实培训地点、时间,待外部机构下发通知时,即安排相应人员参加学习。
培训计划中安排的公司内部培训项目,由行政人事部(人力资源部)在培训实施前一个月内聘请教师或安排公司内部人员讲课,组织落实教材、教学用具、培训时间、方式和地点,必要时由相关部门配合编制教学大纲。
对员工的培训应包括: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b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c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d技能和继续教育。
e 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程序和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f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实际或潜在环境影响/可能导致的事故,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效益;
g 他们在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h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环境因素的识别
1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的方面:
1.1识别的范围: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活动(过程)、服务;
1.2识别的对象:可控制的、可施加影响的;
1.3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1.4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1.5类型:水体排放、大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土地污染、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噪声、能量释放、物理属性;
各个部门识别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
确定具体过程(如某一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识别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行政人事部负责汇总各部门识别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评价
由行政人事部组织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按照是非判断法及打分法对各环境因素进行打分,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中的分数栏,并从中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原则:
消耗类确定重要环境困素时考虑下列情况
a.使用频率;
b.使用量;
c.缺乏性;
d.可再生利用;
e.可节约程度;
污染类(污染物及噪声排放)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考虑下列情况
a.影响范围;
b.影响程度;
c.发生频次;
d.排放符合性;
e.相关方关注程度
是非判断法(也叫定性评价法)
该种方法适用于难以定量判断或可直观判断的环境因素的评价,是非判断法根据制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对比、衡量并确定重要因素。当符合以下评价准则之一的,即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反国家或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污染物,水、电消耗指标偏高 等);
b.国家法规或地方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氟里昂替代、石棉和、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
c.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47类,废物的排放等);
d.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露、火灾、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
e.环保主管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
打分法(也叫定量评价):当用是非判断法无法确定时
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
1定性评价方法,5.2.3条中符合任意一条的即为重要环境因素
2附件《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中M≥15分及N≥18分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经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认可。
环境因素的变更
环境因素发生变更的时机
相关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变更;
公司的活动、产品及服务性质发生重大变更;
相关方提出的抱怨或合理要求;
环境方针发生变更;
新建设项目的进行;
在环境因素变更时,应依据5.1、5.2项对其进行识别、评价并及时做好更新记录。
重要环境因素的变更
行政人事部每年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年度评审,评审结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在环境因素发生变更时,由行政人事部组织各部门进行评价,对可能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变更报管理者代表认可。
董事长在评审结束前强调指出,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是有效的,但要使体系运行保持持续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安全工作的有效控制。我们贯彻ISO14001:2015环境、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高企业对顾客的质量保证能力和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因此要通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得到实施,这就要求将学习、理解、执行企业的环境、安全方针目标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作为长期任务各部门今后要始终抓好培训,加大贯标力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环保意识和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不断搞好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服务区域 服务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粤北: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福建省内厦门、福州、泉州、漳州等地。 汉墨提供以下认证及培训咨询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1、认证与验厂(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等): ISO900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IFS、SQF、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0000、QC080000、ISO13485、ISO22716、GM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FSC森林COC产销链体系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志认证、GOTS、OCS、RCS、CE认证、BSCI社会责任验厂、SEDEX、WRAP、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生产许可证SC办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3A信用评级办理、环境标志“十环”认证、绿色工厂认证、体系内审员培训等。 2、管理培训:管理自我(以客户为中心、情绪管理、执行力、个人行为特征、自我认知),管理业务(设备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大客户管理、项目管理、精益管理),管理他人(MTP中高层管理能力提升、目标与计划管理、以经营为导向的绩效、团队管理、冲突管理、下属)等。 3、管理咨询:组织架构梳理及人才、力测评与发展服务、培训管理体系搭建、企业文化梳理与落地等。 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